DNAgen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NAgene 我的博客都是随兴而发,随便写点感想。随便收录、修改完善。写不写我的名字怎么写,都没关系。如果改了,还写我的名字,请通知我一下。

博文

批驳《优秀论文近年来外流严重 科研评价机制亟待改善》 精选

已有 6784 次阅读 2011-4-8 23: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文章, 中国青年报

科学网转载了中国青年报的一则评论文章《优秀论文近年来外流严重 科研评价机制亟待改善》。按作者的说法,中国人做出的高水平研究,发表在国外的期刊上我们国家就吃亏了,所以应该改变科研评价机制,引导大家往国内期刊投稿。

我先不评价这种说法,先介绍一下我听到的两句话。我亲耳听到,我们单位一位老教师说,应该加大对我们北师大学报上的论文的奖励力度,不应该低于SCI论文。只有这样,我们的北师大学报才能吸引优秀论文、才会越办越好。

请大家评判一下,如果北师大的教师都把最好的论文投到北师大学报上,确实过不了几年,北师大学报会成为国内最好的大学学报。但副作用呢,北师大在科学界销声匿迹。

基础研究的论文,没有直接的经济价值,又不是专利,没必要藏着掖着。科研工作完成之后,发表论文就是要传播自己创造的科学知识。像陈景润那个基础研究论文,发表在什么期刊上,应该以哪个期刊能够最有效地传播知识为准。

哪个期刊能够最有效地传播科学知识呢?有效潜在读者最多的期刊。为什么要加一个词“有效”。中国青年报或者纽约时报读者很多,但是它们的读者多数不关心科学研究的细节内容,哈佛大学或者北京政府部门的看门老大爷看了陈景润的论文也没什么用。只有影响力大的学术期刊,有效读者才会多,才会有效地把知识传递给真正需要的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如果不发表在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就是辜负了自己的学术成果,对读者不负责任。

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就决定了科研人员应该把论文投到国内还是国外。我就不必多说了。

下面是我过去的博客中的内容,翻出相关段落来
(稍作修改)进一步批驳中国青年报这个评论。

用中文在国内期刊上发表可能会更有效地向国内读者传播知识。但我提醒大家,基础研究的读者是做相关研究的学者和研究生,而非大众。这些中国人也懂英语,能看到重要国外期刊。试想陈景润的论文用中文发表在大众化的传媒上有用吗?至少我这个生物学的大学教师看不懂,也不可能直接受益于这些知识的传播,我们的工农兵商需要吗?除了学数学和作科普的,也许个别附庸风雅的人用得上。

为了有效地传播科学知识,我强烈建议大家少参加几次会议,节省下来的经费花在投稿上,把论文投往BMC(http://www.biomedcentral.com/)和PLoS(http://www.plos.org/)等对读者完全免费的期刊,这样才能让尽可能多的读者看到。国内大多数学术期刊,pdf文件普通民众也看不到。而国外的open access期刊才是真正传播知识的解决之道,国内读者(包括工农兵学商)只要感兴趣,就可以从网上随便下载。

不要太情绪化。法国、德国、日本都已经在科学语言上英文化了,期刊放弃了自己的母语,学者们放弃了用自己的母语发表,对自己国家的期刊有没什么优先选择。不能因此说德国科学家不爱德国,日本科学家不爱日本。爱思维尔出版社是哪国的,荷兰的,荷兰人的母语?肯定不是英语啦。但爱思维尔出版社出版的学术期刊基本上都是英语的。英文期刊发表论文是为了更有效地传播知识。再看看生态学中目前最火的期刊Ecology Letters,法国科学院办的,没用法文。我估计如果用法文,现在连个普通SCI期刊的份都没有。我曾和一个奥地利人聊天,他对我们用中文交流科学知识很惊讶。他们讲德语。但他们只在聊日常生活时讲德语,讨论学术问题主要用英语。理由是很多专业词汇在德语中可能根本就没有翻译或者翻译了大家也不知道。

专利倒是应该鼓励在国内申请,用中文,我们不让洋鬼子们知道。只要不是中国人我们就不让他们知道。但基础研究发论文不一样,不传播或者效率很差地传播,对科学界的贡献约等于0,和没做出来一样。请不要说论文做出来是为了评职称评奖的。

---------------------

中国需要自己的高水平科学杂志吗?不

作者:Darwinists   
最近中国生命科学论坛里有人在讨论这一问题(http://bbs.bioon.com/viewthread.php?tid=274292&extra=page%3D1),其中引用了名教授何士刚的博客。我自己也亲耳听到过某更著名的教授谈中国应该有自己的高水平科学杂志。看他们的主要理由,本人认为实在是站不住脚。

一、向国外投稿受歧视。毫无疑问这是事实。但国内牛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没有歧视吗?院士、名校的名教授(象何士刚一样出名的或者比他更出名的)很容易,但普通人试试。我是宁可投国外影响因子3.0左右的期刊也不投国内<1的牛刊,因为我没信心。歧视和偏见是人的本性,不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的事情。就像《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永远不会歧视院士一样,等我们水平高了,影响大了,歧视自然就少了。现在,还是忍忍吧,换影响低一些的期刊。我们最应该努力的是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二、"有些中国的科学家是不讲政治的,至少中国科学界的主流派是不讲政治的。" 不要什么都政治化。应用研究是有国界的,但基础研究没有。基础研究发表了,不管发表在什么期刊上,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尽可能多的读者看到,推动世界科学的发展。在国际高影响的期刊上发表论文更接近上述目标。但目前社会功利化,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意义被歪曲了。““若能发表则无上光荣,要专门开座谈会,有关领导要专程登门道贺,发放红包”的不良风气”都是功利化社会造成的,与向国际刊物投稿没关系。不能因为小偷从楼梯上楼偷东西,就把楼梯拆了。   

顺便说一句,我强烈建议大家少参加几次会议,节省下来的经费花在投稿上,把论文投往BMC(http://www.biomedcentral.com/home/)和PLoS (http://www.plos.org/)等open access期刊,他们对所有读者免费,这样才能让尽可能多的读者看到。

三、向国内读者传播知识。基础研究的读者是做相关研究的学者和研究生,而非大众。这些中国人也懂英语,能看到重要国外期刊。试想陈景润的论文用中文发表在大众化的传媒上有用吗?至少我这个生物学的大学教师看不懂,也不必受益于这些知识的传播,我们的工农兵学商需要吗?除了学数学和作科普的,也许个别附庸风雅的人用得上。就算是国内学术期刊,pdf文件普通民众也看不到。而国外的open access期刊才是真正传播知识的解决之道,国内读者(包括工农兵学商)只要感兴趣,就可以从网上随便下载。   

看看国际生态学界接近最好的期刊,Ecology Letters,主办单位是法国的 CNRS,相当于中国科学院。按说法国生态学家终于可以不受英美等英语国家歧视了。事实上不一定,仔细看看Ecology Letters的编委会,还是美国人占了绝大多数。权力在人家手里,按我们中国人的话说,简直就是"美租界",人家该歧视还是歧视。如果把美国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从Ecology Letters的编委中赶出去,就可以做一个纯正的法国高水平期刊。可能吗?不可能,没有了国外军团, Ecology Letters肯定不会发展到现在的水平。


2008-07-01 00:37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注:
1. 对事不对人,严厉批驳一些科学家、记者的错误观点,但不是对有这些人有看法。他们讨论这些问题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我们的科学界更好。
2. 我关于专利的说法错了。谢谢多位网友提醒。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772-431066.html

上一篇:当审稿人的荣誉
下一篇:学位论文VIP检测通过,可以放心了吗?不
收藏 IP: 123.116.130.*| 热度|

12 刘洋 郭保华 杨凯恩 闫刚 南亮亮 虞忠衡 谢鑫 罗淼 曹贺贺 梁建华 朱志敏 陈传法

发表评论 评论 (6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