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管理的三大痛点
知识,字面意思知道识别,是用于解决问题的结构化信息。信息是有价值的数据,目前大多数信息都以文字为载体,计算机的发展使得文字搜索、知识管理非常便利。然而,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有使用笔记软件的笔者,主要还存在三个痛点:一.查找难,二.文件大,三.同步难。
1.查找难——标签+关联笔记
文件夹太多、文件名太乱,为何不抛弃文件夹管理体系?写作时候忽然想起一篇文章,想要去找出来,有时候找到了都忘记了原来想干什么,浪费太多时间。查找难的问题要通过排序、筛选、格式和标签关键字等解决。用过Everything的人都惊讶其速度之快,若能配合标签关键字体系来排序筛选,平时写笔记文本勿忘使用标签以及关联其他相关笔记,文件查找效率将极大提高。
2.文件大——去重+手机端只存.md文本和重要文件
传统word、PPT里面包含有视频图像,很臃肿,查找慢且易重复占存储。文件大不可怕,可怕是大文件重复占存储。抛弃传统文件夹体系,手机电脑均仅使用一个文件夹,通过配合标签来查找文件文本。有效降低重复率。为了保证原图原件高清完整,不建议压缩替换成小体积文件。文件大的难题只能通过去掉重复冗余解决,去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A同格式同名不同大小,一般取最近,但旧的.md文本文件(见下述)不宜删除因为有用且占存小
B同格式同大小不同名,内容完全相同,宜合并!
值得注意的是,最怕修改大文件,要养成及时删除并替换掉旧的已经确信没用的大文件。尽量不写大文档,就算需要写大文本,也可以通过标签+关联笔记把大文本化成小文本.md。小文本不用删除。
.md→→→用Markdown文本来做知识管理,这是最简单快速的方法。Markdown是一种轻量级的「标记语言」,比word轻便,支持文件图片超链接。.md文本比work.docx文档小,搜索速度快,几秒钟就能把整本红楼梦搜完。.md里面只有文本,其他影音元素以超链接方式给出。而文本你尽管写,没必要删除。1GB=536870912个汉字=(100年*365天*12h*3600s)/3,你写一辈子都写不完1GB(5亿字)的文本。
摈弃传统word、PPT的臃肿,想插入视频或图像元素的话,全部以超链接(但能在页面内播放)的方式统一命名并以复制或剪切方式存储在指定文件夹内,同时建立一个同名标签.md。也就是说善用命名规则(以时间命名且所有文件均配.md用于关键词标签化),仅用一个文件夹。这种通过标签超链接化大为小,去文件夹化的方法太实用了。手机容量小,建议目前手机端文件夹只存.md文本、重要文件和手机采集剪切进Markdown的信息。
推荐Markdown编辑器:Everythink on behalf of Everything respect待开发、Typora on Windows、Monospace on Andriod、Atom on IOS和Raneto on website of自家服务器.
3.同步难——自建云端实时同步跨平台笔记软件
同步难的问题,为知笔记就非常好地解决了该问题,手机电脑同步更新笔记,可惜收费。现在最笨的方法就是通过USB连接手机电脑,然后把两文件夹内.md相互复制粘贴。这样问题有俩:一不能修改.md,一旦修改了就会出现名字一样内容不一样。二不能删除.md,例如手机端删除了,同步时又被电脑端的文档覆盖回来。现在可以自建服务器利用Raneto和实时同步(删改都在云端回收站留备份)、离线可用、跨平台的笔记软件。目前大部分商业云笔记软件都具备这些功能,但是云,并不好。
举两个悲伤的例子。从前喜欢用金山快盘,因为其可以加密同步。后来快盘倒闭了,转而用360云盘结果也是悲催。再者UC浏览器以前是有个网盘的,手机通讯录照片都在里面,忽然有一天就不能用了,为此徒劳了很长时间无补于事。习惯用为知笔记,因为实在是太方便了,随手笔记,跨平台手机电脑云端完全同步。可惜的是,这么好的一个软件,在吸住用户依赖性的时候突然宣布收费!从这些例子,我的一个教训是:云不可靠!!!说不定哪天百度盘也撑不下去了。我一直疑心,这些做云存储的公司居心叵测,基本上整个中国互联网通用文档文件他们都有备份,并且在备份到足够多的时候宣布停止运营。这存储下来的文档会不会被另作他用?所以,第二个教训:云不安全!!!第三个领悟:云不免费!!!这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现在互联网上很多免费的软件都不见了,最简单的例子你很难在百度上找到破解版的数学公式编辑器MathType了。当然免费不利于互联网软件生态的发展,但是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知笔记收费真伤透了我的心,我一方面给为知笔记交费的同时谋划着转移以前的笔记,另一方面,担心Windows也会有一天用不了的时候。设想哪天硬件厂商生产的设备不再支持Windows系统或者Windows破解工具失效了,那么这些好用的盗版软件也没法活了。会不会有这么一天,我们拭目以待。
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利用文本管理知识,其实也是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局限——能搜索的知识必须经过文本。由于人机互动的限制,人脑想的东西要输入电脑,最方便还是通过文字,声音说到底还是文字,不能通过图像。我所憧憬的未来人机互动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一副带声音气味知觉传感器的摄像头眼镜。该眼镜能记录人一生所遇到的一切甚至连人在想什么都能记录。更有意思的是,该眼镜一定是你想起什么就能呈现什么,呈现方式也会以影音、VR甚至脑神经回传大脑。举个例子,你忽然想起一个以前见过的美女,然后眼镜就呈现出你见到她的画面。当然,以目前的技术太难实现这个想法了。因为难点在于视觉知觉的不可描述性,你没有办法描述出头脑里回想的画面。如果你是个画家那你就能把她画出来,然后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找到当初的画面。可惜大多数人不是画家,除了文字,人类能输入到电脑里的用于搜索的关键特征标签信息太少了。此外,网上垃圾无效信息太多,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更何况现实生活中由于利益问题很多东西是假的是陷阱是坑,就算人的喜怒哀乐视听触味都能输进电脑进行搜索,出来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对的。因此,只有当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社会信息大公开大透明之后,人工智能才能真正促进人的超级智能。
本文总结:抛弃文件夹体系、使用标签+关联笔记查找、以超链接把大文档华为小文档、自动去重、云端实时同步(删改都在云端回收站留备份)、离线可用、跨平台的笔记软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4 0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