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TUciv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TUcivil

博文

王元丰诗集《风雨中的号角》序言-——诗歌不会死

已有 2881 次阅读 2014-10-27 16:16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诗歌不会死

          -------代前言


王元丰

2014130


诗歌曾是我的最爱      

对我这样6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诗歌曾是我的最爱。

我的小学和初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完成的,那时我们很多课文是革命性的,课后读物就是小人书和不多的文学书籍。虽然那时我对于像《闪闪的红星》、《战地红缨》等革命故事,读起来也是兴致盎然,但在课文里学到唐诗《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的诗句,还是觉得有一种不同的感觉,心中产生莫名的喜爱。诗歌优美的韵律和朦朦胧胧的意境,自然就走入每日被革命故事覆盖的少年心田。喜欢诗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毛泽东诗词的广泛流传。那时候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背几首毛泽东的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刚上小学时,父亲就教我了。毛泽东诗词的大气、磅礴,指点江山的气势,让我特别喜欢。

喜欢上诗歌,能够得到的很少的诗歌方面书籍就成了我的宝贝。对于毛泽东的诗词,父亲有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我经常翻阅。我不但对课文中的几首毛主席诗词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还学会了《十六字令·山》等不少课本上没有的毛氏诗词。尽管对于其诗词的意思不完全理解,但还是喜欢经常自己背诵。有一次一位同学拿了一本《唐诗三百首》,那时这样的书很少,我真是如获至宝,我不但借来看,而且几次向同学延长借期,最后用两个塑料皮的日记本,把里面的诗全都抄了下来。

上大学后,虽然我学的是工科的土木工程专业,但诗歌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学图书馆中《全唐诗》和《宋词赏析》,我一遍又一遍地续借,几乎常年装在书包里,在做作业的间隙看上几眼,在周末有空时尽情地阅读。那时看诗词,没有别的目的,没有想自己以后也去写诗,就是觉得诗词很美,自己喜欢。

 

我曾经以为诗歌死了      

尽管上中小学和大学时,那样地喜欢诗歌,但是读研究生后,我却读诗歌越来越少。80年代中期我读研究生,那时社会上诗歌很流行,北岛、舒婷等人的诗在校园里传诵得也很广,但我却由于对社会和人生的诸多困惑,把课余的读书时间越来越多的让给心理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弗洛伊德、马斯洛以及尼采、叔本华的著作让我觉得比诗歌更重要,虽然还会看看诗歌方面的书,但诗歌已退到我生活的边缘了。

做博士后以及在大学工作以后,社会的大环境越来越压缩读书的空间。那个时候体脑倒挂,下海经商、当企业家,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人们越来越向钱看。王朔的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是人们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大学几乎是社会上最寒酸的地方。平时年轻教师谈论的是怎样能够早点出国镀金,去挣美元,或者到社会上兼职赚钱,谁还会酸溜溜地去看诗歌,写诗歌呢!我也渐渐地把诗歌忘到脑后了。

我以为诗歌已经死了,不会再和我的生活有很多的联系了。

 

在困境中诗歌又回来了 

然而,博士后出站工作不久,我这大学的副教授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遇到巨大的困难,我陷入连绵的苦闷之中。那些学了二十多年的科学技术知识,是解决不了生活上的问题的。一个刚刚毕业工作的青年教师的困难,又能向谁诉说,谁又会听你祥林嫂式的诉苦呢?一个孤独、压抑的周末,当我心里空荡荡地走在外面的街道上,突然心里涌上两个诗句。回到家里我立刻坐到办公桌前,把这些诗句落实成文字,写到纸上。写完这首诗时,我灰暗的心中,出现了久违的一丝光亮。我欣喜的感到,在困难的生活中,诗歌的写作能给我带来难得的愉快!这样我又开始读诗了,伴着那些存在主义的哲学书籍,我看了雪莱、狄金森等不少人的诗。诗歌给我以力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还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诗,我在日记中写了一遍又一遍,让我能够坚强面对灰暗的生活。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不断地写出一些诗,给自己的心灵增加一点亮色。这些诗我没有给别人看过,也没想过要发表,我只觉得能写出诗,自己觉得安慰和愉快就够了!我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

是痛苦的孩子

是痛苦的神父

诗歌,在苦闷中诞生,却安抚了我的心灵,给我的生活投进了一丝光亮。

 

诗歌不会死 

      诗歌写作走进我的生活后,与我的联系时紧时密。当我生活不顺利的时候,我的诗就会写得多些,而当生活相对平稳时,诗就写得少些。但是进入中年后,我的生活与工作陷入巨大的困境,我会越来越多的坐在计算机前,将自己的心绪和感想化成一行行屏幕上的诗句。诗歌,就是我面对生活的宣言,我要用这种有韵律的文字,告诉自己、告诉命运,我不会被命运击垮,我要“冲破命运万重关”,我要做一个“奋勇向前的好儿男”!而随着诗歌写得越来越多,我才感到诗歌,不仅是在我面对苦难时方才出现,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渐渐凝固成诗句,给自己留下永恒的记忆、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感慨:

是风雨中的心声

是风雨中的号角

      尽管这些年,写诗已经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前几年,除了让妻子看看自己的诗,我几乎不把诗给其他人看,也没有把这些诗发表的想法。因为我觉得在这个物质主义横行的年代,在这个肥皂剧、网络小说流行的世纪,谁会去读诗、谁还去关注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呢?所以,自己的诗基本都锁在计算机的文件夹里,时不时自己翻看下而已。

      但是,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想法是不正确的,我发现还有很多人在看诗,还在喜欢诗,还在写诗!有一次外出坐地铁开会,我看到自己旁边,一位中年女同志居然用手机看的不是新闻、玩的不是游戏,是在读诗!当时我真想同她聊聊,同她交流下诗歌。可是在地铁中与陌生人搭讪让我为难,我终究没敢说一句话。但我看到不光我一个人还在关注诗歌。后来,在网络上,我发现很多领导同志,尤其是级别较高的领导,写诗的不少,还有人出诗集。我认识到诗歌一定对很多人的生活,也像对我的生活一样有影响。再后来,我看到在一些认识人的书,尤其是一些学术书的后记和前言中,也有诗作;我看到在科学网这样科技知识分子的网站上还有诗歌专栏,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所在单位居然还有诗歌爱好者协会。我知道诗歌没有死,不但没有死,而且生命力很旺盛,在生活的各个地方,都可能有诗歌存在、生长。

      这样我就在自己的博客上,把诗歌贴出来。虽然看的人并不很多,但是总有人在看,还有人欣赏我的诗,给我肯定和鼓励。我知道自己的诗写得可能不算好,但那是我的心声,那是给自己前进吹起的冲锋号!我还会把诗歌一直写下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839025.html

上一篇:当惊世界殊·重庆
下一篇:生命的模范
收藏 IP: 218.249.24.*| 热度|

2 李颖业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