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落后、陈旧、太小了!
王元丰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怎么能够培养出适应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有不少相关的报告指出问题,比如有报告说中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达500万。人才培养不能满足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要求,这是普遍共识!
第二方面的挑战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40多年,高等教育过去一直沿用“追赶模式”,就是以欧美国家大学为目标,多方面努力赶超。一位清华大学副校长认为这种“追赶模式”不能适应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了。“985”也好,“211”工程也好,都是要能够使中国高等教育跟上西方步伐。但是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西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在中国是否适应?而是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国际上的常用说法)的挑战,西方大学也在摸索怎么培养人才。这样问题就出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仅仅跟着西方大学走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西方大学也面临这样的挑战,他们也不是完全清楚该怎么办,也在探索!
近年来,中国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在国家宏观层面国务院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教育部也出台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育部还有像“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等举措,以及把“新工科”进一步拓展,出现的“新农学”、“新医学”等新做法。“新工科”建设的三步走: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宣传得很热烈,主要也想通过教育改革,推动高校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这几年,国际上对教育适应未来人才需求有一个新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是由《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和一个基金会共同做的,每年对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教育政策和环境进行评价。所出报告题目是:Worldwide Educating for the Future Index,从政策环境、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方面对教育能否适应未来要求进行评价。2018年在35个主要经济体中,中国排名第27位,平均分如果是60分的话,中国为43.8,属于需要改进的国家。这说明我们出台这些教育政策,还没有特别好的适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发展的要求,没有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实际上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我没有体会到这些政策的影响,高等学校改革的力度还是很有限。
那么现在高等教育问题出在哪里?我总结有这么三个方面,我用一些形象的词来描述下。第一,大学现在落后了!什么落后呢?就是大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落后于时代。在科研方面,现在大学有多少真正在社会有影响的,对经济和产业、对社会有影响的成果?有哪项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大学做出的?同时,大学的教学内容有多少是社会上还没有普及的先进内容?所以这就导致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很多人才短缺!这几乎是全行业的!包括我所在的土木工程,信息技术带来的智能建造、BIM(建筑信息模型)设计所需要的人才,大学同样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依靠数据、越来越依靠平台,大学这方面的劣势会越来越突出。不仅我这样说,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也在讲:大学现在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第二方面,是大学太破了!什么意思?就是大学的基础设施,大学的办公和生活条件太差了。很多人可能会不同意!但是,你到大学里看看,甚至到清华、北大看看。每个大学都有比较现代亮丽的经管学院或者信息学院。但几乎每个大学都有老师在破旧的办公楼、办公室里办公。你到北京大学电化教学楼,看看其装修与旁边光华管理学院的差距,也可以到清华大学西区生活区超市看看,那与农村一个小镇的超市也没什么大的区别。我一个朋友的北京孩子去年上大学,发的第一个朋友圈儿是什么呢?是教室里电扇的照片!因为教室里没有空调,很多大学现在不如很多北京中学条件好。
第三个方面是大学太小了!所谓大学的小,不仅是空间上的小、房屋的小,科研的小也很突出。现在很多大学老师研究的问题,非常非常小、很窄,与经济社会发展关联不大。然后是大学的格局小,大学要不断到政府部门去申请支持,申请重点学科、申请重点实验室、申请优秀教师、申请优秀教材!政府主管部门来个副司长、甚至处长到大学,学校的新闻网都要当作重要新闻报道。
综上所述,大学落后于时代,条件破旧,格局这么小,怎么能培养出引领时代的人才?所以,针对上面三个问题,提三个建议:
第一,要增加对大学的投资。应该说大学老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1999年后有很大的提高,但也不能说多高。但是现在大学老师工作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总体确实比较差(一些院士和著名教授,一些热门老师除外)。所以,在目前国家经济受疫情影响,不仅要投资到“新基建”的硬件上,还要向高等教育这样的软件投资!改善大学老师工作条件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就是投资现在,更是投资未来!
网络上曾经对于留学生一个房间住两个人,或一人一个房间闹得沸沸扬扬,为什么我们大学生现在还六个人甚至八个人一个房间?投资教育还包括在大学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要发展这些先进技术,搞科研、培养人必须有先进的基础平台。投资高等教育这些方面会有很大空间!在2012年,中国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了4%,但是这个数并不高!全世界平均为5%。所以振兴经济、搞投资,投资到教育上,是个战略性的选择!
第二,大学要开门办学!要跟先进的企业进行合作来培养人才。只是大学自己出教材、建学科、设专业是很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现在谁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方面做的最好?是企业呀!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这些企业在引领中国新的先进产业。大学要多跟这些企业合作来培养人才!还有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用MOOC、虚拟实验室、虚拟教室,让先进的企业技术和平台来支撑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学习最先进的技术。中国大学MOOC在课程数量上跟美国差不多了,但是基本是大学自拉自唱,学校之间不能共享。而芬兰在发展MOOC的思路上很值得借鉴,提出用一定的经费,通过MOOC使全国1%的人口都能够学到人工智能等相关课程。所以,用好现代化的手段,建设好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水平,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在深刻认识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教育的颠覆性影响方面,我觉得中国大学还需要下功夫深入研究。
最后,针对“大学太小了”,要进一步给高等学校放权。要按照《高等教育法》的要求,在加强党对高校工作全面领导的同时,赋予大学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还要提。要让高等学校有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整天到政府主管部门去申请这个专项那个专项项目。有了自主办学权,大学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社会的磨练中,格局才能越来越大。日本这些年连续获得19个诺贝尔奖,值得思考和学习。我去年去北海道大学开会,有深刻的体会。这个日本排名第六的大学,有三个研究全球问题的研究中心,有一条全球海洋考察船。他们研究的都是一些有全球影响的大问题,研究大问题才能有大成果!相比之下,中国的高校有几个有全球问题的研究中心呢?给高校放自主权,让他们能够在市场中去寻找自己的定位,不断提高适用经济社会需求,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