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从山东大煎饼说起 精选

已有 17418 次阅读 2016-6-28 08:39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山东煎饼, 煎熬, 说文解字, 烹煮

从山东大煎饼说起

说起山东人的饮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大概是煎饼。煎饼卷大葱给人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我第一次见到煎饼是在东北,那是在70年代初,我在东北工作,一位老同学的父母亲都是山东人,当年闯关东去的东北。70年代在辽宁生活比较困难。每月的粮食供应除一、二斤面粉一斤大米之外都是粗粮,肉则每月或半斤或一斤,油则只有三两(老百姓为此称陈锡联将军为陈三两)。这位老同学便常常请我们几个到他们家“改善生活”。有几次,他的母亲给我们“摊煎饼”。

制作饼的动词往往用烙,可是制作煎饼却用“摊”。那“锅”是没有“锅沿”的,只是基本上平坦的大大的一块圆形厚铁板,直径约六七十公分,中间略微突起,称为煎饼鏊子(鏊音ao去声)。底下烧火,所用柴火都是不经烧的细碎柴草,烧起来没有多大“劲”,以免使鏊子的温度太高。当温度合适时,舀一大勺稀溜的玉米面浆在鏊子中,然后用“木耙”把玉米面浆摊开成薄薄的一层。由于面浆非常薄,刚摊开便“煎”干了,于是,用专门的铁片往煎饼的边缘一铲,一张薄如纸片的煎饼就可以掀起,就很快做好了。

刚“摊”出来的煎饼,很香,很好吃。同样是玉米面的食品,与食堂里卖的窝头那就没法比了。我猜想也可能是那位老同学家里“小开荒”中出来的玉米,新鲜粮食,与国家供应的陈粮不一样。后来那里的国营粮店也卖过煎饼,那是矿里的“三八大军”(矿工家属的组织,小集体企业)生产的,吃起来口味就差得多。

真正的看到吃“煎饼卷大葱”那是到了山东工作后很多年的事情。“煎饼卷大葱”就是抹上“大酱”、整段像擀面杖似的的章丘大葱卷在煎饼中间,一口咬上去,葱气直通鼻窍,看上去也很粗犷、豪气。

至于在济南的商店和各旅游景点所卖的“糖酥煎饼”,那只是“糊弄小孩子”的“点心”,又甜又酥,与上海的饼干厂生产的鸡蛋卷差不多的味道,虽然好吃,却没有了山东大煎饼的“气派”。

有人会问,山东煎饼为什么称为“煎饼”?据《新华字典》,“把食物放在少量的热油里弄熟”称为煎,这里的整个过程,没有放一滴油,怎么称煎?是不是有“假冒伪劣”之嫌?

答案当然是非也!决非也!因为煎的本义就是用火把食物烘烤干、烤熟并去掉水分。《新华字典》所说是后起之义,从这一点看,煎饼一词就有了相当古老的历史。

《说文解字》:“煎,熬也”。段玉裁注:“凡有汁而干谓之煎。” 西汉扬雄所作的《方言》说:熬、(上取下火)、煎、㷶、巩,这几个字都是“火干也”(一般认为,上取下火这个字就是后来的煼字,也就是如今的炒字)。

这里,又牵扯到一个“熬”字。《说文解字》:“熬,干煎也”。熬、煎这两个字是互注、同义的。段玉裁注:“《方言》,熬,火干也。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

所以,在古代,熬就是煎,煎就是熬,煎熬放在一起仍然是这个意思。《现代汉语词典》所说的熬就是“把蔬菜放在水里煮”、“把粮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都是现代的用法。《百度百科》及《搜狗百科》说“煎熬”的“本意为长时间用水煮,比喻焦虑痛苦受折磨”,其中“本意为长时间用水煮”是错误的。放在水里煮,一下子就完蛋了,只有放在火上烤才可以“比喻焦虑痛苦受折磨”。就像《三国演义》中孙权劝曹操称帝,曹操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不过,古代没有“烤”字,与烤相对应的古字是炙。

煎、熬的本义都是用火加热把食物弄熟并去除其水分。与炙不同,炙是直接放火上,而煎、熬都是在“锅里”。在这个意义上,煎、熬与炒倒有相近之处。不过,炒是一个后起的字,一般人认为上述《方言》中所说的那个(上取下火)的字就是炒的本字。

另外,上面所说摊煎饼的那个“锅”被称为“鏊子”,我认为也应当是非常古老的名称,我猜测它的本字很可能就是熬。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分别作动词与名词时,往往有一个声调的差别。

读古书,对于古今的字,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看上去意思差不多实际上却有差异的情况。

例如,臭字就有这种变化。臭字上面部分是自,自的本义是鼻子(如今说自己还往往就指自己的鼻子),下面是犬。狗鼻子灵敏,这样,臭字的本义是有气味,可以说香味,也可以是臭味。古人在上古时很多情况下指香味,如《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现在则只是指臭味了。

正因为臭是指香味,“糗”就是把米炒香了,这是一个会意字,其意思是干粮也就是炒米、炒面一类的东西。古人这样做,是便于携带,不容易变质。直到现在,蒙古族兄弟出去放牧,就在家里把糜子米炒好,放在布口袋里带在身上,到地方只需要挤上牛奶,就可以在放牧地点解决很多天的吃饭问题了。书报上记载,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也就曾经用冰雪和炒面充饥,很是艰苦。这炒米、炒面就是糗。有人看到《说文解字》上“糗,熬米麦也”,就以为是用米麦加水做成的饭或粥,这就是“望文生义”,没有弄懂“熬”字的意思,这里的熬就是炒、焙烤。(至于如今网上流行的“糗”,大概是看中了右边的那个“臭”字,来表述“出丑”、“臭了”等意思。这里不再讨论。)

实际上,上面所说的山东煎饼就是一种糗。与我年龄相仿的山东籍同事告诉我,他们年轻时,上学时就是背着家里的一大摞煎饼到学校,作为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干粮。

在古人那里,煎、熬、炒都是用火加热去除水分,把食物加工成熟食。

如果是把食物加水,在水里煮,则称煮,更多的情况下称烹。在古人那里,烹就是煮。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就声称要把他“烹”了,也就是煮了。“狡兔死、走狗烹”中的烹,也就是煮。在水里加工则可以加工成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即可以调味,所以有“烹调”这个词。到了现在,单独用一个烹字,其意思也发生了变化,不是简单地煮了。往往成了先在热油中翻炒,然后迅速加入酱油等调料后翻炒均匀就出锅了。

古时候意义上的烹,现在北方人多用炖(炖肉、炖豆腐),南方人则仍然用煮。在我的家乡,煮字读音如“笃”,与赌、都、堵、睹、阇等以者字为音旁的字读音相似而仅声调略有差别。如今则往往被人讹写为“笃”,如“腌笃鲜”(把鲜肉、咸肉与竹笋等放在一起煮)。

总之,看看古今的字义变化,仔细分辨,也是一件有趣味的事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87211.html

上一篇:说新闻界在控烟和食品安全问题上的不同表现
下一篇:我最不愿意听到学生所问的一个问题
收藏 IP: 124.133.97.*| 热度|

53 戎可 徐令予 尤明庆 邵鹏 徐绍辉 褚海亮 蔡小宁 武夷山 王金良 吕洪波 姚小鸥 郭景涛 刘传武 陈楷翰 李土荣 王德华 徐晓 黄永义 蒋敏强 史晓雷 刘光银 逄焕东 陈敬朴 孙学军 李本先 侯沉 吕喆 石磊 曾泳春 刘光波 李斌 王儒文 朱志敏 季顺平 鲍海飞 董焱章 赵凤光 蒋大和 白龙亮 yangb919 zhoutong sunyang86 biofans xlianggg wangshixuan lab4502 zjzhaokeqin aliala nm2 qzw shanying536 chenhuansheng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8: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