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牢骚”
人难免要发牢骚,牢骚就是烦闷不满的情绪,发牢骚就是把这些烦闷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
为什么把烦闷不满的情绪叫做牢骚?这追根寻底的样子好像有点书呆子味道,但是,搞清楚这些事情有时候也有点儿意思。这里要涉及两位古人,一位大家都猜得出来,就是屈原,他写了一篇《离骚》,发泄了他在楚国不得志、被无耻小人污蔑陷害的情绪。有人认为,离骚是楚国原先民歌的标题,也有人认为骚是愁的意思。但大家都认为,《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经典著作,以至于后世把诗人特别是喜欢发牢骚的诗人称为骚人。另一位是西汉的大学问家、文学家扬雄,他仿照屈原《九章》中从《惜诵》到《怀沙》,写了一篇《畔牢愁》。畔与离意思相近,牢愁也就是忧愁,这篇作品如今失传了,但是大家认为这也是一篇充满着不满情绪的经典著作。后人就把这两篇著作中忧懑的情绪称牢骚,后来并引申到把一切烦闷不满的情绪都称为牢骚。
人活着世界上总有很多不满意的事情,老话说,世间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意的事少,不如意的事多,所以人们才常常说“祝愿万事如意”。凡是被祝愿的大多是难以做到的的事情,甚至实际上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如意多了,就要烦闷,烦闷就不舒服,说出来就舒服一点,这就是发牢骚。人们还发明了一个词,“受气”,很形象。肚子里一包气,总是不舒服,不能老憋着,想放出来,放出来就好了。
好的领导者知道这种情况,就引导下属,给属下的老百姓适当的机会,把话讲出来,把牢骚发出来。也有的蠢人不懂得这一点。历史上最有名的蠢人之一是周厉王,他不让老百姓说他的坏话,派特务监视百姓,谁敢说他坏话就抓起来杀掉。一开始这种方法很有效,谁也不敢说怪话了,路上碰见也不敢打招呼了,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道路以目”。周厉王很高兴。他的大臣召公告诉他说,老百姓的嘴,就像河里的水,只能疏,不能堵。可是厉王不听,结果被赶下台了。
当然,任何一个单位、一个地区,要想让大家有话就能够说出来,仅仅靠着某一位领导者的英明总不是可靠的办法,长久之计是要有一个好的制度以及畅通的管道,这就是民主的制度。
有了牢骚要能够发出来,当然,这种牢骚应当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问题。如果现实生活中不存在问题,而是自己虚拟地想象出来的问题,这就不大好了。有的时候实际生活中的一个较小的问题,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吐槽,往往会把问题放大许多倍,形成许多人共同的牢骚。你也发,我也发,好像问题真的很严重似的,这就很不好了。因为牢骚毕竟是一种负面的情绪,人老是沉浸在负面的情绪之中,总是没有好处的。我们说,把牢骚发出去,就轻松了一些。但是,如果满腹牢骚,老也发不完,总是负面情绪,而且不是现实存在的、是虚拟的、人为制造的负面情绪,这样的精神状态就很成问题了。
举一个例子吧。食品安全问题,现在有没有?有一点,不大。任何社会在食品上不可能绝对的安全,我们现在也是这样。但是,我们的食品安全并没有大问题,可以说是空前的好。可是,很多人不信,他们说,过去怎么没有这么多问题?过去很安全啊。其实,这就是一种错觉,与如今的相互发牢骚也不无关系。
中国的食品安全,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小时候,也就是50年代的时候,食品安全问题很严重,小摊上或小店里那些东西很不卫生,常常用旧书、旧报纸包装小食品,这样,小孩子大便时拉出来一堆蛔虫是并不稀奇的事情。再说,那时候的书和报纸都是铅字印刷的,用现在的标准,铅元素许多都是超标的,用来包装食品更是容易进入人体。记得“困难时期”,我父亲从制革厂里分得一些从在水里泡了很多天的制革用的猪皮上刮下来的油脂,散发出油脂酸败的“哈喇”味道,这比炼好的地沟油要差不知多少倍,邻居们都很羡慕。那时候的主要矛盾是有没有吃的,能够把肚子填饱是人们最大的心愿,安全不安全基本上不在考虑之中。那时候,得了痢疾、伤寒甚至霍乱,得了食源性疾病,病就病了,死也就死了。特别是小孩子,谁家不死孩子?更早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不少人看不到这些,一味地骂食品添加剂,而却不顾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制造所必须的这个硬道理。好像全世界的食品健康专家、全世界的政府、什么世界卫生组织等等都是骗子,只有某几个日本的或者中国的声称食品添加剂有多大危害的什么人是有良心的。其实,肯往食品标签上写食品添加剂内含的那些正规大企业,问题一般都不大,而路边的小作坊,食品是否安全就很难说,有人却偏偏相信它,以为亲眼看到制作的便一定没有问题。还有的人一味埋怨地沟油,顶尖大学的教授自称是吃地沟油的命。我想如果真的知道在哪里吃了地沟油,那就应当去检举,如果没有吃,发什么无端的牢骚?
再举个例子,微信上很多人发牢骚,说众多外国籍明星(有文艺界、体育界的)是中国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而且言之凿凿,某人某人,如张海迪、邓亚萍等等。这样的谣言,人大或政协会议的发言人屡次辟谣,都郑重地说清楚了,没有这样的情况,但是,人们还是在传,微信上还在骂。很多人仍然在发这样的牢骚,他就相信这个。其实,他也应该想一想,我们国家这样大,人大、政协这么多人,何止“十手所指、十目所视”,谁能够一手遮天,让明显不符合规定的人进入到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去当代表做委员。
牢骚是一种负面的情绪,发牢骚只是反映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关键是应当去除这种负面的情绪。怎么去掉?那就是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去掉产生负面情绪的源头。人们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往往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无非是以下两个:一个是个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另一个便是看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的现象。而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具体解决。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要任意扩大、不要随便联想。如果不是正面提出来,而只是一肚子牢骚,到处说怪话,使自己成天沉浸在负面的情绪里而不能自拔,一方面是自己很痛苦,另一方面,也毒化环境,使更多的人感到痛苦,这实在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古人说,牢骚太甚,必多抑塞。这样做对已对人,对于社会人文环境,都没有好处。像孔夫子那样“不怨天,不尤人,上学而下达”,才是真正明智的方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