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负日录(9)开罐头瓶盖也有科学道理

已有 6480 次阅读 2016-2-27 08:56 |个人分类:科学与生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热胀冷缩, 原子, 玻璃瓶, 罐头, 科学道理

负日录(9)开罐头瓶盖也有科学道理

如今,大家都主要吃新鲜食品,吃罐头食品的越来越少了。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食品都是能够吃新鲜的,还是会有许多食品需要用罐头包装。

罐头包装的主流大概仍然是金属罐头和玻璃瓶两大类,据说,金属包装的运输成本较低,包装物所占的分量较轻,主要包装鱼肉等卖相不重要的食品。而玻璃瓶包装则运输成本较高,包装物重量较重,但是透明的玻璃能够使漂亮的内容物看得清楚,市场上水果、蜂蜜、果酱、酱菜等多使用玻璃瓶包装。

金属包装如今都有金属拉环,略微用力一拉,罐头就打开了。这个大概对谁都一样,不需要什么新颖的方法,这里不提。

玻璃瓶包装如今好像大多是金属盖,需要用力拧开。但是,由于金属盖与玻璃瓶之间密封得很好(如果密封不紧,运输过程中震开来漏了气就麻烦了),所以这个盖是不容易拧开的。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个力气一下子就拧开,反正我拧不开。

有人用平口螺丝刀在金属盖与玻璃瓶之间翘一下,使得金属盖有很小的形变,它与玻璃瓶之间的结合不紧密绿,漏气了,再轻轻一拧,盖就打开了。但是,这样做还是要一点技巧,翘的力量要不大不小,力量小了翘不开,力量大了怕把玻璃瓶口弄坏。

我过去也多用螺丝刀撬,后来想想可以用更好的办法。那就是用开水,滚开的水,把玻璃瓶倒过来,让金属盖接触开水,而不使开水碰到玻璃瓶,只需要半秒钟左右,也就浸一下的功夫。就拿出来,迅速垫上干毛巾,一拧就开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对金属盖和玻璃瓶进行任何一点破坏,仍然可以拧得比较密封。因为很多罐头并不是开启以后能够一次吃完的,例如,蜂蜜、酱菜等。另外,由于没有使用螺丝刀等工具,不会对开启者产生任何伤害。这一点对于老眼昏花、两手的动作配合容易出现问题的老年人尤其重要。

这样做很重要的一个诀窍是要用开水,温度高一点的好,滚开的最好。只需要烫一下盖,不要没到玻璃。为什么要这样做?

金属盖与玻璃瓶之间的密封,靠的是金属盖与玻璃瓶之间的胶皮密封垫圈。拧紧的时候,由于玻璃瓶上的螺纹,拧紧金属盖的转动产生了垂直于密封垫圈的压力,拧得越紧,就是产生的压力越大。这个压力越大,密封垫圈与玻璃瓶之间的缝隙越小,密封就越好。但是这样一来,密封垫圈与玻璃瓶之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我们也就不容易把盖子拧开了。

我们都知道物质是热胀冷缩的。组成物质的是原子,所谓温度较高,就是原子的平均动能较大,原子之间的距离也就较大,在宏观上就表现出热胀。这就像让那些老老实实的孩子排队,可以排得很紧密,而允许同样人数的孩子乱打乱闹则要占更大的地方。

把金属盖在开水里烫一下,就迅速地提高了金属盖的温度,金属盖热胀了一点。而由于我们只是把盖子烫了一下,时间很短,而热的传递是需要时间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玻璃瓶并没有受热,因而它并没有多少变化。金属盖涨大了一点儿,而玻璃瓶却没有涨,这样两者的结合就不如原来这样紧密了。这时候迅速一拧,就较为容易拧开。

我之所以强调水的温度要高,就是使得金属盖与玻璃瓶之间的温度差更大,金属盖的热胀更加显著一点。我之所以强调只是浸一下,速度要快,就是不要让玻璃瓶的温度上升,另外,我担心有的玻璃不耐热,碰上滚开的水把瓶子炸裂了,这就麻烦了。幸而我还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我只是担心罢了。

上面说的,只是我日常的做法,并不是“科学研究”的结果。我不想在厨房里做科研,没有去做“各种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所以,文章的标题是“负日录”,以应古人所谓负暄之献的故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58945.html

上一篇:对这些“民科”的爱与害
下一篇:说“牢骚”
收藏 IP: 119.162.50.*| 热度|

7 武夷山 蔡小宁 尤明庆 徐令予 戎可 xiyouxiyou q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