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掉“土围子”,建设新街区
据媒体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近日印发,这是时隔37年重启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
我很高兴地注意到,这份“路线图”中间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便是“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京华时报》在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这个文件时所用的标题就是这句话。该《意见》明确指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这与我长期以来的主张是相同的。
我在2013-09-26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围墙》,就提出过建设开放小区,拆除小区围墙的看法。可是,很遗憾,可能许多科学与教育工作者对此没有多少兴趣,这篇文章在科学网上看的人不多,也没有人发表评论,当然很感谢武夷山和biofans两位先生的推荐,在新浪博客上虽然看的人也不多,倒还与几位老朋友进行了有趣的讨论。
今天,我把这篇博文再贴出来,以表示我对中央这个《意见》的拥护,和看到《意见》后的欢忭之情。希望中央的这个《意见》将来能够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
《围墙》
小时候生活在城市中心,出门就是街道。那些大街小巷,除了极少数几条“实窒弄堂(死胡同)”之外,基本上是路路通途。比如,要到城市西北某处去,则向西、向北,或向北、向西,走一个大直角,或者弯弯曲曲地向西、向北,走多个小直角,都一样达到,并无多少远近之分。凡有围墙的都是“大人家”,围墙内多花园。但即使是大人家,围墙在一个街区,一户人家的围墙也不会大到哪里,并不影响外面行人走路。
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在北方一所学校的“家属宿舍”居住。那是一个有几十幢楼房的大院,院里居住的都是学校教职员工的家属。就像一户“大人家”一样,院内的大楼、街道、设施、一草一木都是学校的资产。哪里的设施出了问题,一个电话过去,学校就会来维修。脏了,学校派人来打扫。这样,家属院就有一道长长的围墙,人们进出都必须经过大门,来家属院的客人也会在大门的传达室受到盘问,学校资产、设施,教职工家庭的安全得到了保护。不过,人们也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有时候人们不得不走许多“冤枉路”,从院墙的里面走到外面,常常需要转很大的一个圈子。
90年代开始,各地的城市都大大地扩张。先是在城乡结合部,然后在近郊,最后在远郊和农村,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新村”、“小区”、“花园”。建筑标准越来越高,房屋装修越来越豪华。这些“新村”、“小区”、“花园”毫无例外地都有一道或长或短的围墙,把围墙内外分割成两个世界。墙内的人们虽然相互不认识,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墙外的恐惧。造成围墙内的居住者对于墙外面恐惧心理的原因是围墙内外经济上的差别。无论是最早设立的“新村”“小区”还是后来越来越豪华的“花园”,围墙内居住着的经济条件最初都远远好于居住于围墙之外者。他们认为,墙外的人们都是他们家园潜在的破坏者,墙外的人们会盗窃他们的财产、破坏他们的设施、污染他们的环境,而那道长长的围墙则是对这种恐惧感的一个小小的安慰。他们自己进出的不方便则是为这种得到这种安慰而付出的代价。我目前坐着打字的地方,离开一条大马路只有三五十米,但是,离开小区的大门步行要十多分钟,如果要到离我三五十米的墙外,恐怕没有二十多分钟的跋涉将难以到达。如果我要去离开这里只有几十米远的一个邻近的“某某花园”的朋友家,也要走出这个小区的大门,进入那个“花园”的大门,步行近二十分钟。
最喜欢围墙的可能是城市的管理者,一道又一道围墙把城市分割为一个又一个小区域,管理的责任就可以分解给区域的管理者。分割开来的小区域也确实给城市的破坏者增加破坏的困难,使他们难以遁逃,易于被擒获。所以,许多城市管理者至今仍然在强调建设“封闭式管理”的小区。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城市中就被一道道围墙分割为一个个小的区域。中学生的历史课本上总会讲到唐代长安的一个个分立的“坊”,苏州人更熟悉的是弹词《玉蜻蜓》中“金大娘娘醉打巷门”。那都是说城市被分割开来的情况。随着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更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在经济发展的面前,一切障碍都被冲决得干干净净。我小时候经历的城市之中路路通畅的情况,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现在,早年设立的“新村”都已经成了城市的中心区,“新村”周围的“旧村”也早已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些围墙内外居住者的经济条件已经没有多大的差别。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监控探头等使得破坏者的破坏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容易被擒获。可以说,在城市中心区附近的那些小区的围墙已经弊大于利,它给人带来的不便已经远远大于其好处,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在稳定的城区,拆除这些城市中间的“土围子”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什么?拆除围墙?那不乱套了?”不少人不免会很有些惊慌,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会受到侵犯,担心安全得不到保证。其实,这种担心,主要是出自惯性思维。在城市中心区附近的那些小区去除围墙,并不是不要小区、不要物业管理者。只要小区及物业的管理者应用现代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小区居民的利益可以不被侵犯,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
去除这些桎梏的阻力我看主要来自城市的管理者。毕竟变“封闭式的小区”为开放式小区在管理方面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一个个封闭小区简单的管理方式使惰性的管理者对“土围子”充满着感情,但是,一个由这样大量的“土围子”组成的城市却很难成为真正现代化的城市。如果城市的管理者是有远见的、卓越的,他们应当有办法管理好一个使居住着安全、舒适的生活和方便、快捷的出行的现代化城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