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祭”小考
吴方言有音“触祭”者,“触祭”者,吃也。无论是苏州话、绍兴话、上海话都用这个词。不过,这不是一个好词,是一个詈词。当然,这种詈词不像如今的国骂那样粗野,不堪入耳。
比如说,过去骂小孩子光想着吃(那时候整个社会都穷),会说:“倷个小赤佬,一日到夜想‘触祭’”(你这个小东西,一天到晚想着吃)。又有俗语嘲笑那些细脖子的人:“头颈绝细,独想触祭”(脖子细细,光想着吃)。
这是一个一代又一代口口相传而沿用下来的词语,到底为什么叫触祭,这两个字到底该怎样写,好像没有什么人能够说得清楚。现在的字典上也不收这一类方言俗语。
吴方言是一种古老的方言,在那里的文人很多,一般地说,像这种用得很多的俗语通常都是有出处的。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权威的文字著作,可以说是字典之祖。近来读此书,得到一点线索。据《说文解字》:“酹,餟祭”。酹就是餟祭,餟祭也就是酹。
餟,餽也(《玉篇》),也就是送吃的,有辍、缀二音,《辞源》上注音为chuò。
而酹就是祭祀时“以酒沃地”(《广韵》)。把酒浇洒在地上,老百姓的俗话,那是给鬼吃的。
“餟祭”可由此而得其引申义:鬼吃。而说让人“餟祭”,就等于骂人是鬼。这是拐着弯儿的骂人,如此而已。
由此可见,这个词不应当写成“触祭”,其正确写法应该是“餟祭”。看来这个词的历史也是够悠久的了,一下子捅到了近两千年前的汉朝。现在,餟字被许多人写为啜,这样,这个词似乎也可以写为“啜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