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科研的人要实事求是
——顺便表扬一下“科学网”
虽然副标题是“顺便”表扬一下“科学网”,但是表扬的话总是要先说。4月14日我写了一篇博文《我们的科普家去哪了?》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784900.html呼吁我们要有合格的文理兼通的科学记者和科学编辑。文章中提到《中国科学报》上的一篇报道《PM2.5中碳纳米颗粒可致流产》,我批评该报道没有一个量的概念,因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科学网编辑看了我的文章之后,把我的批评转给了写这篇报道的中国科学报记者刘晓倩同志。今天(4月18日)我收到了刘晓倩同志的来信,对情况作了说明。我认为科学网编辑和中国科学报记者刘晓倩同志对于工作的主动和负责态度是非常好的。刘晓倩同志也很坦率和诚恳。
表扬完了,要说本文的正题。这还要从刘晓倩同志的信说起,所以把她(我从名字中猜测其性别,猜错了请原谅)的信全文抄录如下:
冯老师:您好!
我是中国科学报甘肃记者站记者刘晓倩。
感谢您对《中国科学报》和科学网的支持和关注,也感谢您的指教。我不是理工科毕业的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确存在很多基础性的不足,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学习尽量弥补。另外报纸发稿要求尽量简短,也常会因此而遗漏重要信息。
关于碳纳米颗粒可致妊娠障碍剂量问题,我又咨询了论文的第一作者,他们对PM2.5浓度达到多少能导致流产还未做具体研究,只是对碳纳米颗粒可导致妊娠障碍的剂量做了研究。
他的给出的具体答复如下:
空气中纳米颗粒含量问题:
空气污染物的成分相当复杂,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按直径还可以细分为10级,最精细分到10纳米。大小、成分不同的颗粒物,其对人体危害也不同。颗粒污染物尺度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其表面吸附其他有害物质也随之越多,因此雾霾天颗粒污染物危害程度可能远大于我们实验中所用的单一纳米材料。再者,大量研究表明相同剂量下的同一纳米物质,呈现“尺寸减小,毒性增大”的趋势。因此“纳米级”的大气颗粒物也早已成为空气污染中不可轻视的部分,近年来大气颗粒物中纳米级有机碳含量正在明显增多。大气PM2.5中纳米颗粒量含量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据,其含量可能因测量时间、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但国家纳米中心副主任赵宇亮研究员曾介绍说,“即使不说沙尘暴那样的天气,在干净天气下,人每天能吸入上亿个天然纳米颗粒物。”置于雾霾天纳米颗粒危害大小也就不言而喻
碳纳米颗粒可致妊娠障碍剂量
研究小组主要是通过对怀孕小鼠暴露碳纳米管来模拟研究其对孕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对怀孕小鼠短时间暴露4mg/kg.bw(约100微克/只小鼠)、20mg/kg.bw(约500微克/只小鼠)、30mg/kg.bw(约750微克/只小鼠)碳纳米管后,发现只有在约每只小鼠注射500微克以上时才有明显影响。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长期低剂量的暴露于碳纳米颗粒污染物种,因此小组也研究了低剂量长期注射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对孕鼠长时间暴露于低剂量4mg/kg.bw(约100微克/只小鼠)碳纳米管后,其孕期毒性远大于单次大剂量暴露,并且有流产现象发生,这也就是说孕体长期暴露于低剂量碳纳米颗粒污染中,其妊娠安全性风险远大于一次偶尔大剂量接触。同时我们研究也表明,肺组织中截留的碳纳米颗粒也会随时间缓慢释放进入血液循环,而血液中的碳纳米颗粒也将再次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而进入的碳纳米颗粒很难再通过胎盘屏障代谢排出,而是累积在胎儿体内,进一步增加妊娠危险。
尽管大气中纳米颗粒含量不大,但是由于其尺寸小、表面积大,更加容易吸附重金属污染物等,目前尚无技术完全去除,同时因为结构稳定,生物体高吸收难降解,因此其危害可能远大于论文研究中所用的单纯碳纳米颗粒更大。尽管动物实验不能简单推广至人体,但是对于敏感人群,比如孕妇、胎儿、老人或患有特殊疾病的人等,还是应该高度重视环境中纳米颗粒污染所引起的健康危害。
我不是搞这方面研究的,但是,在我这外行看来,这个研究工作应当是有意义的,应当说是一个较好的工作。
然而,要说这个工作与大气污染物PM2.5对于人类怀孕的影响是否有什么关系,似乎还相差得很远,因为这里面的问题还很多很多。因为碳纳米管与大气中的PM2.5毕竟有极大的差别,大剂量的注射(该研究工作中的“低剂量”4mg/kg.bw对于空气中人的呼吸来说是“大剂量”)与在实际空气中的呼吸差别更是相差得极远。PM2.5中成分复杂,其中有多少碳纳米管,是哪类碳纳米管,呼吸以后人体各器官吸附多少,多少能够进入人的血液之中,等等,这实在是很复杂很复杂的事情。要说这样的注射实验与实际生活中的人类怀孕有多大的关系,还很难说。即使要说研究前景,也只能很谨慎地在科学家之间交流。
但是,“论文通讯作者,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放射化学与核环境研究所教授XXX表示,该成果证实了碳纳米颗粒对孕体具有严重的损伤作用,弄清了碳纳米颗粒对胎儿及母体的影响机制,直接证实了大气中颗粒污染物(如PM2.5等)能够造成孕体妊娠障碍,对长期生活在重度颗粒污染地区的孕妇提出安全警告,并且对该污染所致使孕妇妊娠疾病的治疗给予指导与建议”。我看,我们的研究工作者根据他们现在的工作就对于媒体从而对公众这样说,未免操之过急了。
关于PM2.5的问题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者希望得到公众认可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
科学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做什么工作就说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有些基础的研究离开应用还有较远的距离,这是不可免的,完全正当的。本来是较好的工作,有时因为不谨慎,或者强自己所不能,弄得不好,就会贻笑大方。例如,这次马航MH370事件,本来很不错的中国科大的地震研究工作者硬要出头,结果弄得很是狼狈。
对于与老百姓的生存、生活有直接关系的科普工作,应当十分谨慎。应当把在学界有定论的或者有基本共识的、至少也是相当一部分学者的看法介绍给大家,这样做才是真正有社会责任担当的学者的做法。我们应当向公众说明或曰宣传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这一点我国的科学家做的还很不够,还不大会宣传自己。因为这种宣传既要使普通人听得明白,更必须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对于有些事情,话一旦说过了头,就会起反面的作用。
我们不要一有热点问题,就大家一窝蜂的往上靠。不管靠得上靠不上,先靠上去,混个出名。这是娱乐界中的不良风气,我们科学家应当与娱乐界中的不良分子有所差别。
本文的批评对事不对具体的人,请有关朋友见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