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忆儿时的游戏(上) 精选

已有 6090 次阅读 2014-2-6 09:56 |个人分类:我的回忆|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儿童, 游戏, 立此存照, 猜冬猜, 洋画



我生在前朝,长在红旗下,小时候家长不管家庭作业,只要在外面不闯祸即可。那时候,家里没有很多书籍、也没有钱去经常看戏、看电影,因此,除了学校上课之外,就是一帮孩子在一起疯玩,用文雅一点的词就是做游戏。由于时间久长,如今想想儿时的游戏,有些还有点印象,有些则游戏规则也记不很清楚了。前些天,写那篇《消失掉的游戏》时,就想到,应当把儿时的游戏好好回忆一下,写下来,表示历史上曾经有过此类东西,“立此存照”。

0. 游戏前的游戏

那时的游戏,不是现在的电子游戏,而是若干孩子“真人”之间的较量。既然不止一个人,总要有一个做游戏的次序,人多了还有分组的问题。所以,在游戏之前,先要有游戏前的游戏。

如果只是两个人之间要分一个先后,一般都用“猜冬猜”,即普通话的“石头剪子布”,东北人称为“靠老头”。不过,这三种手型,我们那里称榔头、剪刀和纸头。

如果是三个以上的人,则用“乒令乓啷”,即“手心手背”。

如果是要将许多人比如4个、6个、8个分成两组,则所有人围成一圈,齐声呼“乒令乓啷取”,说到“取”时,一起伸出手心或手背,如正好一半对一半,则分成两组;如不是,则共同再呼“取”,直至一半对一半。

如果要将三个以上的人分出先后次序,则按照上面的办法呼“乒令乓啷起”后,与所有人不一致的那位领先决出。如5个人,4个手心1个手背,则出手背者领先,余下4人再决,直到2人,用猜冬猜决出。

这个实际上并不是游戏,只是游戏的准备。不过“猜冬猜”也有一个作为游戏的变种,我们那里称“强、丐、固”。我有点记不很清楚,好像就是两个人,某一个人说一声“xia剪、啪啦、固三个中间的某一个,然后变成所说的那个手型(xia剪——剪刀,啪啦——纸,固——榔头),同时,对方也变化一个手型,记不得是要求对方变出同样的手型还是用变化出来的手型决定胜负。

也有用脚跳来猜冬猜的,两足一前一后表示剪刀,分开表示纸,并拢表示榔头。之所以用脚跳着猜,大概是冬天太冷,小孩子没有手套(有也不带),双手拢在袖子里(称镶龙管),而用双脚蹦跳。也有与上述用手变化而说 xia剪、啪啦、固”的变种,反正可以连跳多次。

下面的叙述,从不需要玩具也不需要多大场地的徒手游戏开始说起。

1. 推手。推手是两个人之间的游戏,二人相对直立,距离为各人伸出双手恰能够推到对方的手。双足左右站好后不可再移动。游戏时,双方同时出手推对方的手,站立不稳而使脚移动者为负。

2. 推拉。与推手类似。二人相对而立,双腿分得较开,相互握上右手,用向前、后、左、右或推或拉的手段,使对方站立不稳,脚移动为负。

3. 牵磨。与推手类似。二人相对而立,由绳子相连,右手拉住绳子一端,绳子由身后绕到左侧,再到对方左侧,绕对方身后,对方的右手持绳子另一端。游戏时,双方右手拉动绳子,或紧或松,或拉或送,也可用上腰部力量,使对方站立不稳,脚在地上移动为负。

4. 吃野鸡肉。甲乙二人相对而立。经猜冬猜获胜者甲伸出双手,手心朝上,乙手心朝下,放在甲的手上。游戏时,甲随时突然抽出一只或两只手,用手心击打乙的手背。乙可以随时抽回手,以防被打。如果打中乙方手背,则乙方仍然必须放在甲的手上,继续准备随时挨打。如果没有打中乙方手背,则双方上下交换。由乙方之手放在下面,随时击打甲方手背。在边上旁观者,亦可随时伸手击打上面的手背,谓之“吃野鸡肉”。但是,旁观者伸手而未打中手背,则必须“下海”,充当乙方被打的角色。此游戏往往边上有两三个或三四个旁观者,经常是被打声啪啪。由于手背皮肤薄,血管丰富,被打者有时手背通红,甚至满眼泪花。偶尔也有旁观者吃野鸡肉未成而耍赖者。

5. 斗鸡。北方人称撞拐,现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称脚斗。一足独立,用手握住另一条腿的脚腕或脚尖。两个这样的人用弯曲的腿相互碰撞,如果一方手不能握住脚或者倒地,则判负。电视台播放的就是这样的一对一的脚斗。除此之外,我们小时候有群体斗鸡。一般地说,群体中总有两个公认相对身高体壮的,称为头大王和二大王,由他们分别为两队的领袖,各自“点将”挑人,一人依次挑一个,这样分成两队。两队“公鸡”分立空地两边,作一腿独立,一手拉住另一足。一声号令,两队分别冲向场地中间,一场混战,每个人都必须前瞻后顾,可以偷袭,可以几人围攻一人,直到把对方全部斗败。

6. 骑马打仗。见博文《消失掉的游戏》中“三人骑白马”一段。

7. 蹦方砖。过去人家多方砖铺地,“大人家”的方砖有时也大些。按照约定的次序,在方砖上蹦,不能踩着砖缝。做完一套,再做更难的一套。直到完成全部约定的套路。如中间失败,则由另一人操作。看谁先蹦完全部套路。

8. 造房子,又称“骑脚马马”。我们那里多在方砖地或划成方格的水泥人行道上玩,所以就不必用“笔”画出“地皮”的界线了。一般取十块方砖为十块地皮,分别取一到十号。所踢的东西多为缸瓦的碎片,特别“滑溜”(北方多用沙包,即小布口袋中装些豆子或沙土)。单足独立,将缸瓦片从开始处依次蹄踢到一号地皮、二号、三号直至十号地皮。在此过程中,脚和缸瓦片出界或压界线、或提起的脚触地等均为违规,由下一个孩子进行。先完成者用脚将缸瓦片踢到某一格中,该地皮即为此人造了房子。以后别人再蹄踢时,就不得进入别人的私人房产,必须跳过去。十块地皮全造上了房子,游戏完成。房子多者胜。

9. 跨大步。一般两个人玩,指定一定的距离,比如两棵树之间(或两堵墙之间),十几米的距离吧。两个人从起始点(比如这棵树)出发,每次都要以猜冬猜决出,胜者大步跨出约定的步数(比如5步),负者不动。跨步到另一棵树处往回返,以超过另一人一个来回者为最后的胜利者。

10. 轧杀老娘换糖吃。轧,就是挤,此游戏济南人称“挤油油”。冬天天冷,若干小孩子靠墙成一排往墙角挤,或两边往中间挤。被挤出来的人跑到最边上继续挤。边挤边喊“轧杀老娘换糖吃”(济南人喊“挤、挤、挤油油”)。

11. 老鹰捉小鸡。人所共知,略。

12. 拌孟孟,即捉迷藏。见本人博文《闲说打更》最后一段。

13. 摸瞎子。也是古老的传统游戏,人所共知。在一个确定的小地方,将一人双眼蒙上。余下的人四下散开,向瞎子挑衅,如轻打,被瞎子摸到者,则成为“瞎子”,原瞎子解放。有时为了增加趣味,非瞎子要把一手一脚绑在一起,成为跷脚(瘸子)。

14. 飞洋画。洋画是画上人像的画片。最早是在香烟商为了推销香烟,在香烟盒中放置的图画精美的画片,故名洋画。后来,为了儿童游戏的需要,商人专门印制。纸张和印刷都越来越差,最后拿马粪纸印一大张,需要自己去剪开。图案多为三国人物、水浒英雄之类。飞洋画,是几个孩子分别把洋画片在墙上的一定高度处,然后松手,人后退,让洋画自然飘下,看谁的画片离墙根最远。每次飞下的洋画片归胜利者所有。实际上,飞洋画片时,人后退得快,会产生局部空气密度的不均匀,使得洋画片飞得更远。

另一种规则是要使飞下的画片压住前面飞下的洋画片,但是这不是容易做到的。往往地下会积存好多洋画片,最后某一个人压住了一片,地下的便全部归他所有。这样来的输赢会比较大。

15.拍洋画或刮洋画。北方人有的地方称“翻毛片儿”。甲把洋画规规整整地放在地下,乙把自己的洋画片狠狠地拍到前者的旁边,如拍地时的气流使甲的洋画片翻了过来,便算胜者,把甲的画片归自己。如不能,则由甲来拍,企图把乙的洋画反过来,如此不断换着拍,直至有胜利者。与此相类似,有的人以“香烟壳子”即烟盒折成三角形(也有的地方时兴折成正方形)代替洋画片。

16.“笃烂泥”。“笃”在这里是丢的意思,现在还有厾字,应该是同一个字源。丢的入声,读“笃”或“厾”。两个孩子,找一小块没有干透的泥地,用削铅笔的小刀(最好是像扦脚刀那样的,过去几分钱即可买到)在地上画出一尺多见方的正方形。两人以猜冬猜决出先后,先“笃”的孩子把小刀“笃”进正方形中,立住,则可沿着刀痕画一直线把正方形分成两块,选其中一块作为自己的地盘。然后,由对方来笃,把剩下的一块里也割一块作为自己的。如此下去,留下的公共地盘越来越小,如果不小心把刀笃进自己的地盘,则自己的地盘里就要割出一块作为公共领地。最后(通常是快上课了,不得不结束)看谁的领地大,就是谁获胜。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764907.html

上一篇:消失掉的游戏
下一篇:忆儿时的游戏(下)
收藏 IP: 119.162.51.*| 热度|

10 尤明庆 强涛 袁刚祥 庄世宇 武夷山 李伟钢 柏舟 刘光银 biofans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5: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