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孩的取名与大学的改名
人们常常吐槽各个时期小孩子的取名,说重名率太高。
五十年代取名多与当时的政治有关,如建国、爱国、抗美、建设、跃进等,六十年代则有文革、红卫、卫东、向东、红梅等。七十年代开始时兴单名,如王伟、李红、李军、张勇、刘刚等。八十年代以超、鹏、磊、硕、帅、宇等字取单名。另外,七八十年代,受老干部的子弟多取两叠字名并以小名充大名的影响,不少人取叠字名,如彤彤、兰兰、红红、薇薇、佩佩等。
由于时代改变,很多人把名字改了同音字,如把红改成洪,把军改成君,把红红改成泓鸿之类。
到了电脑时代,时兴在专门取名的软件上,找一个好听又雅致的名称,据说还要有好运,结果是重名率同样地高。出来了无穷无尽的梓涵、子涵、紫涵、子轩、紫萱、梓萱、文轩、明轩、浩轩、浩然、昊然、皓然、欣怡、心怡、嘉怡等等。
取到的名字与别人相同,总是不愉快也不方便的事情。不说别的,上网查一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出来了许许多多不相干的人,总是不高兴,嫌麻烦。但是,这没有任何办法,当初取名字的时候就是赶时髦,自以为取了一个特别“好”的名字,结果大家都赶着这个“好”去了,弄了一个“大不好”。
人名是这样,学校的名称也有相类似的问题。过去大学很少,名称相近的不多。比较有名的相似名称的大学是著名的中央办的“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以及后来北京市办的“北京工业大学”。
改革开放以后,大学林立,很多大学的名称就比较难以分辨了。科技是立国之本,叫科技大学最为时髦。
1958年,国家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大学。当时,中国科学院在上海还有一个上海科技大学,在全国的名气没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因此,那个时候,只要一说“科技大学”甚至说“科大”,人们就知道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像说北大、清华一样,不大会出现误会的。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的科技大学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多起来了。一个地方,有了一个科技大学,别的学校也想要类似的好名称,那就是取“理工”。据说当初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是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相类似的。科学就是理,技术则接近工。既然科技被人用了,那么就用理工吧。于是各地的理工大学也就像雨后春笋了。
各地的工业大学也都有了,于是就来的工程大学吧。
如今,各地类似的大学名称真的是很难分清楚。
举一个例子,下面的几所大学,对于一般人而言,要把它们分得清楚,真是要花些功夫的:
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工业大学。
这几所大学都还是很有名的,但是都是改过名称的。它们原来的名称分别是: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轻工业学院; 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矿业学院; 西安理工大学~陕西机械学院; 西安工程大学~西北纺织工学院; 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学院(工业学院,这是原来兵工系统的学校通用的名称)。
显然,它们原来的名称差别比较大,人们容易分辨。实际上,这些大学的“王牌专业”,仍然是它们原来名称所显示的专业。只是改了学校的名称,显得更加“高大上”了。
要注意的是,这些学校都不是著名的西工大,西工大的全称是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的名气比上面几所著名高校还要更大得多。
这只是举一个例子,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各省差不多都能够举出来。这里不是说新改的名不如旧名称,而是说这样改法失去了特点,搞得大家都差不多的样子。如同王伟这个人名并不错,挺好的,但是这么多人都叫王伟就麻烦了。
人名的重名,大学名称的类似,都给人们带来不方便。但是,人名取了,改名是很不方便的事情。大学名称改了,再改名几乎不可能。
《论语》中有这样的句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陶渊明把它改了一下,成了“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我们在以后给小孩子取名时,还是要想办法,既要取得好,又要尽可能减少重名。而大学取名,也要多动动脑筋才好。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