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灯和灯笼 精选

已有 5345 次阅读 2024-2-23 08:33 |个人分类:科学与生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灯和灯笼   

灯是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有了灯,人们可以在夜间做很多事情,在这个意义上,灯等于延长了人们的生命。

最早的灯,大概就是一团火吧,一团篝火,加工食物兼取暖又兼照明。所以,千百年以来,即使灯早就从那团篝火中独立出来,专事照明,但在很多方言中,仍然称灯为火,例如称油灯为油盞火(侯宝林在相声中把京剧道白“娇娘,掌灯”翻译成吴方言口语“小娘子,油盞火拿过来”)。甚至在电灯出现后,人们仍然称电灯为电灯火,开灯、关灯为开火、关火。现在普通话中把晚上开灯照得很亮称为灯火通明。

灯是怎样从篝火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照明器具,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去作这样的考证,我估计时间会很早,从而考证很难。但不管怎样,反正灯是独立出来了。

《诗经·小雅·庭燎》据说是西周宣王(?~前782年)时代的作品,距今有两千八百多年了。它记述了在庭燎的照耀下,周王与大臣讨论事情的场面。庭燎就是照明的火炬,应当属于灯一类的器具了。

作为照明器具的火,必须是可以持续时间较长的。用富含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油脂和蜡作为燃料就是人们的选择。把脂肪和蜡做灯的燃料,都需要灯芯。点着灯芯时,火的热量把少量脂肪或蜡溶化而气化,气态的燃料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燃烧反应,其中的碳元素氧化成二氧化碳,氢元素氧化成水。

古代人们使用的蜡应当是从动物或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其成分是脂肪酸与脂肪醇形成的酯类化合物。而现在人们做燃料使用的蜡则是从石油中提取出来的由二十几个碳原子组成的烃类,称为石蜡。

人们最早使用的油脂是动物脂肪。虽然一些植物如松枝中含有较多的松油,可以作为火把燃烧,但是毕竟古人还不能把其中的松油取出来。从植物种子中取出油脂,大概是在汉代从西域传入的芝麻之后。芝麻的含油量比较高,容易分离出来,所以我国最早的燃料植物油是芝麻油。

越来越多的植物种子被榨取出油脂,这样植物油的价格就比动物油了。在这种情况下,植物油的油灯成为普通老百姓晚上照明的主流。

油灯照明怕的是风,一般情况下,油灯拿到室外就很麻烦了,即使在室内也常常由于空气的流动而使得灯光摇曳,照明不稳定。古代并没有可以利用的透明物质,有人想出来挡住三面,照亮一面的办法。例如汉代著名的长信宫灯,就是如此。它设置了一个金属的“拉门”,当拉门被打开时,灯光照亮了一面。这样的灯适合放在室内的一边,光照的量度比较稳定。

千百年来,如果要在室外照明,最实用的灯具就是灯笼。

过去没有电,街上更没有路灯,一到晚上一片漆黑。要出门走路看不见路怎么办?没有照明跌在沟里岂不麻烦甚至丧命?于是就必须有盏灯照着。

在家里可以用油灯或蜡烛照明,到了室外,一阵风吹过来,油灯或蜡烛就吹灭了。于是就有了灯笼,有了灯笼皮的阻挡,风就不容易吹灭灯笼中间的油灯或蜡烛。灯笼有提梁,也就是可以用一根木质棍或竹棍挑着灯笼。

灯笼在一百多年前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用品。那么,这灯笼皮就有讲究了。过去我国是没有玻璃的,玻璃是外国传来的,价格极其昂贵,一般老百姓用不起。讲究的人家可以有明瓦的,明角的,甚至有玻璃的。《红楼梦》里林黛玉有一盏“琉璃灯”,《玉蜻蜓·庵堂认母》的观音像前也有琉璃灯,这里的琉璃灯实际上是玻璃灯。

实用的灯笼必须很轻,手里提着很重的东西走路,谁也不喜欢。一般人家都是用纸皮灯笼。

打灯笼的目的是照路,脚下不至于有障碍物,不至于撞墙或掉沟里,所以要透亮。越亮越好。这样,实用的灯笼皮一般都是白的。当然,古人没有漂白剂,今天看来,所谓白也是木色的。

可见光是电磁波,是波长在760纳米到40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波长较长的那一部分是红光,经过橙黄绿青蓝,到短波那端的紫光。把这个波段的电磁波全部包含在内的光是白色光。

我们所用的灯,总是喜欢要亮一点,有一种接近于白昼的效果,实际上在古代,蜡烛光或油灯的火光就是那时候能够得到的已经是最接近日光的光色了。而纸灯笼的纸,实际上其透明程度并不好。如果再把它染红,只让它透过760纳米附近的红光,而让其他波长的光都吸收掉,其效率也就更低了。

由于红色太遮光,遮光太多,就失去了晚上走路打灯笼的意义。所以,实用的灯笼一般不会用红色。而且灯笼里的油灯火或蜡烛火不能太大,太大了一则浪费燃料,更重要的是要防止火把灯笼皮烤糊甚至点着。

实用的灯笼,体积都不大,直径大约20cm多一点吧。拿在手里,要不影响走路才好。

所以,过去的灯笼绝大多数都是白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能用几盏红灯笼,把它悬挂起来,作为装饰品。

即使在六七十年代尚未通电的农村,正月十五在自己家门口挂一盏灯笼,大多数也是白的,只是显示一个亮光罢了。

那时候,东北的农家会把一桶水放在室外,几个小时之后,水桶壁上的水便凝结成冰,把桶里的水倒掉,取出冰壳,就是一个现成的灯笼皮,在底下烫几个窟窿,正月十五里面放上蜡烛头,点燃挂在门口,就很是喜庆的了。

50、60年代,在节日期间,各地政府机关门口,挂起大红灯笼,以示节庆。由于有了电灯,亮度自非蜡烛所比。而且这些灯笼只是好看,并不起到照明道路的作用,所以即使是红色的,也没有关系。节日过去,灯笼也就收起来了。

到处悬挂大红灯笼,只是近年来一些旅游风景区为了装饰而兴起来的风气。

现在有的年轻朋友,不知道过去的传统,只是从电影上看到过去有“大红灯笼高高挂”,就以为中国的灯笼都是大红灯笼。他们又从电子游戏或漫画动画片中见到了别国的灯笼是白的(这也许是物理的道理在各处通用的结果,当然这也可能是文化交流的产物,可以说是所谓礼失而求诸野)。有的小朋友就胡思乱想起来,把白色的灯笼都归于别国了(顺便再说一句离题一点的话,贴春联用白纸,应当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传统,在桃木板上写字,谁听说过先要经过几个月上漆的?)

元宵节的时候,过去是照例要有灯会。那时候,大户人家各家各户门口张灯,争奇斗艳。我小时候,已经是五十年代了。电灯早就普及,我城市中心的街道上,最显眼还是银行等各国营企业在楼顶和楼门口设置的霓虹灯,那时候经济不发达,这些霓虹灯平时并不打开,只有节日才开几天。

我的家乡苏州是以制作工艺美术品著称的城市,那里有些作坊是制造灯具的,那些灯具多为所谓宫灯,以红木等高贵木料制造灯架,配上玻璃,以电灯照明。这些基本上都是悬挂在园林等公共场合的美术装饰品。

过去从年初开始,街道上小贩们也有不少卖灯笼的。例如五角星灯、兔子灯,魚灯以及其他形状容易识别的灯具。这些灯具都是用竹篾先扎成一个轮廓,然后粘上薄薄的彩纸。

辛弃疾的词句:“一夜鱼龙舞”,其中鱼龙有人解释为魚灯和龙灯。魚灯上面说过。现在北方人所说的舞龙,又称舞龙灯,吴方言称掉龙灯,掉字的本义就是摇动、摇摆。舞龙灯是龙体前面的彩球是彩灯,这样才切合游龙戏珠之说。

灯是照明用的,最早的灯火是利用了燃烧反应。这些燃烧的气体温度很高,就发出来光。当白炽灯被发明之后,照明的电灯就告别了燃烧这样的化学反应。只是通电的灯丝因电阻作用使得灯丝的温度提高,从而发光。由于发光时不需要依靠化学反应,照明方式大大改善,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这两种发光方式的共同之处,是都需要把发光体的温度提高。这样,辐射出来的电磁波不光是可见光,也一定同时辐射出红外线,微波等,也就是说,会有相当大的部分能量以热的方式辐射出来,因此其发光效率一定不会很高。

现在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原理就不是如此了。它把电子的能量直接转化成一定频率的光,从而并不需要提高发光体的温度。因此,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非常高。随着发光二极管广泛应用,需要提供灯丝温度才能够发光的白炽灯被迅速淘汰。

如今,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夜间亮度,已经成为判断这个国家、这个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标志。

夜空是亮了,不过也带来了光污染的问题。

明日元宵节,祝各位朋友元宵节快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422687.html

上一篇:早春脱落的柳枝
下一篇:如果颜回是今天的中学生
收藏 IP: 39.78.109.*| 热度|

18 张晓良 苟迎春 刁承泰 苏德辰 孙南屏 尤明庆 彭真明 崔锦华 许培扬 晏成和 武夷山 李学宽 贾玉玺 胡泽春 王成玉 王从彦 郑永军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