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迫退休”与希望提前退休
前些天,看到《科学网》公众号上面的文章《他60岁被迫“退休”,22年后斩获诺奖!》(2023-10-24)很有些感想。
该文所说的是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皮埃尔·阿戈斯蒂尼(Pierre Agostini)的经历。
2001年,这位产生阿秒量级光脉冲实验方法的开创者之一,阿戈斯蒂尼在一项关键研究发表获奖后不久,就被要求退休了。因为他已经年满60周岁,按照法国有关政策的规定,他必须退休。
但是,阿戈斯蒂尼仍然想继续工作,于是他到了加拿大,又到荷兰,还到了德国,经多方辗转后,他来到美国,与纽约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路易斯•迪莫罗(Louis DiMauro)合作,在那里做访问学者。迪莫罗比阿戈斯蒂尼年轻12岁,但两个人合作的很好。由于迪莫罗于2004年10月跳槽到俄亥俄州立大学,阿戈斯蒂尼决定也跟迪莫罗一起去。在迪莫罗的大力推荐下,俄亥俄州立大学接纳了他。
60多岁还在好几个学校间“流浪”,最后终于有大学肯接受,阿戈斯蒂尼当然并不是为了生活,他就是要在自己热爱的科学研究课题中做出更好的成绩。他这样努力的动力并不是物质上面的取得,而几乎是凭着一种科学家的本能。
人要从事科学探索研究,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他的好奇心。他想要知道和理解周围发生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于是就探索,就研究。当然,这种探索和研究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允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同样做一件事情,自觉自愿地做和被强迫去做,完全是两回事。
自觉自愿去做一件工作,虽然可能有困难,会吃一些苦头,受到挫折,但是由于是自己想做的工作,苦也就吃了,挫折也就受了,往往仍旧无怨无悔,继续百折不挠地努力工作。
而被强迫做一件事情,人就容易觉得无趣,容易疲劳,想退出,不想继续,特别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更是如此。如果知道该项工作的意义,虽然被强迫,没有多大的兴趣,不很愿意去做,但也还能够坚持。如果觉得意义不大,甚至没有多少意义,那就更觉得如受苦一样,恨不得马上退出。
阿戈斯蒂尼是真心实意热爱他的研究工作,所以在被迫退休以后,仍然四处寻找机会,希望把自己的研究工作继续做下去,做得更加完善、漂亮。
在现代较为良好的生活和医疗卫生条件下,人们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许多60多岁的科学或教育工作者仍然可以有充沛的脑力和体力进行科学研究或教育工作,而且作出卓越的贡献。
但是,也要看到,我们现在有不少人,年龄不大,才五十过一点,就老气横秋,一心想着早点退休。虽然不得不仍然在努力工作,但是心里并不希望再这样工作下去,心理上感到很痛苦。
他们中间有不少人并不是不喜欢大学教师的职务,并不是不喜欢科学研究的工作,也不是身体健康状况不允许他们继续工作。但是,他们对于现在的工作没有感觉到快乐,反而感到身心疲惫,希望早一点到达可以退休的年龄,早一点退休解脱,不再从事现在这样的工作。
这是不是有点矛盾?既然他们喜欢教学和学术研究,为什么又想早点退休呢?
原因是,他们喜欢教学,但是不希望做与教学效果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的工作。我们现在教师所做的许多工作,名义上似乎与教学有关,实际上很多都是表面上的,是为应付上面检查所用的,而与真正的教学效果即学生能够学好这门课程关系不大。被逼做这些无聊的事情,令他们很烦恼。
他们喜欢做学术研究工作,但自己感到有趣的研究工作,有的可能无法得到资助,有的也很难说是否可能会有突破,从而不可能去进行,因为新的科学设想成功的概率是很低的,而他们必须做的是多产论文、多拿基金。为此,他们一年到头,不停地做实验、写文章、申请基金、汇报基金,编写无穷无尽的表格,准备汇报。他们还要做与自己业务完全无关的事情,从而难以有可以“偷懒”的时间。
他们是否可以不这样做?基本上不可以。原因很简单,他们需要被不停地考核、检查、评比。“不合格”这三个字永远像达摩克利斯剑一样,悬挂在他们的上方。
他们的收入是与种种考核的结果相挂钩的,“记工分”的分配制度仍然是许多学校、许多院系“鞭策”教师努力工作的法宝。一旦论文少了,论文的影响因子小了,项目没了,他们都的收入将大大减少,而且在各方面都将颜面扫地。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到疲劳,从心里希望早点打退堂鼓然而又心有不甘。
可以说,现在这样的考核机制,很难让人心平气和地“坐冷板凳”。虽然上面都说要不怕做坐冷板凳,可是,在既少收入又丢脸面的情况下,冷板凳是坐不下去的。真正让人坐冷板凳,必须要给予起码的脸面,即减少公开评比,能够给人以马马虎虎过得去的收入。现在这种记工分式的所谓“多劳多得”只适用于简单劳动,对于需要创造性工作的脑力劳动完全是不适合的。国家虽然并没有提倡这样的分配和奖励,但是由于这种考核和分配方式能够在“数字”上为各单位挣得名利,所以,这种考核和分配方式能够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得到许多单位的推崇和坚持。从好的方面说,它使得更多的人加入到学术研究的队伍中了,并且学会了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技能。它也使得各单位从而使整个国家的科教事业得到表面上的繁荣,“数字”上的好看,但是实际上不利于真正的科学事业。虚荣一旦成风,要改就非常困难。
虽然改起来很难,但是,不改是没有出路的,是泡沫总是会破裂。要想让教师们真正努力搞好教学和学术研究,如今这样的频繁而多样的考核和评比方式不改不行。
有人很怕不抓得紧一点,就会养懒人。其实,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事物,要想有意义的创造越来越多,就要有一个包容性很好的工作环境,这样,产生几个懒人是不可避免的。像现在这样看上去抓得紧而又紧,有意义的成果只能少之又少。科学的发现和技术的进步,都需要积累,都需要“慢功”,需要宽松的管理环境。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又说:“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人们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生活质量的改善也使得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五六十岁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者正是思想成熟、经验丰富而且可以作出工作成绩的年龄,让这年龄的人早早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期盼着早点退休,实在是一桩赔本的买卖。而我们现在正在这样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