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说“泉”
泉好像是人见人爱的,我还没有听说某一个人讨厌泉的。
所以,几乎所有的泉都成了名胜,都有名人到那里去赏景作诗题词,这些诗和名家墨宝还总是被刻在石碑上供大家瞻仰。
在百度上以“天下第一泉”搜索,给出的以“天下第一泉”命名的同名百度百科条目就有七条之多,其中有一条中又挤进去两个同名泉水。它们是:北京的玉泉山泉、济南的趵突泉、镇江的中泠泉、衡山的水帘洞泉、庐州山的康王谷水帘水(谷帘泉)、云南安宁碧玉泉以及两个玉液泉(一个在泰山,另一个在峨眉山)。
其中北京玉泉和济南趵突泉据说都是乾隆皇帝封的。镇江的中泠泉和庐州山的康王谷水帘水(谷帘泉)据说都是“茶圣”陆羽认定的。其他各泉也都各有名人拥护。
说北京玉泉的水天下第一,在“百度百科”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清帝乾隆为验证该水水质,命太监特制一个银质量斗,用以秤量全国各处送京来名泉水样,其结果是:北京玉泉水每银斗重一两。为最轻;济南珍珠泉水重一两二钱;镇江中汁泉水重一两三钱;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趵泉水均为一两四钱。证实乾隆自定评泉关键是水质轻为标准。玉泉水含“杂质”最少,水就清,质量最好,长期饮用才能祛病益寿。”
我不知道这个传说是什么人编出来的,因为这个事情实在过于荒唐。即使玉泉水含“杂质”最少,与其他泉水的比密度也不可能是1: 1.2:1.3:1.4。须知,海水的比密度一般也只有1.03,就已经咸得难以下口了,这些泉水都比海水的杂质还多,岂非荒谬!再说得极端一点,食盐饱和溶液的比密度也就1.33,如果是固体杂质,即使含百分之二十的泥沙,比密度一般也不会超过1.3。杭州虎跑泉的水竟然会比饱和食盐水或混泥汤中的“杂质”还多!所以,如果真有此事,只能是太监大胆放肆作弊,皇帝昏庸糊涂之极。编出这样荒唐传说的人,就没有半点科学常识。
很有意思的是,与这么多泉抢做第一相比,天下第二泉却只有一处,即无锡惠山的惠泉,至少我没有发现有它的竞争者。
看来我们中国人都特别喜欢“争夺冠军”,亚军与冠军的待遇往往相差甚远,抢夺第二的干劲也就差了许多。就拿每年高考的分数来说,最出名被宣传的都是所谓“状元”。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八令九申不让宣传,但是有人好像宁冒教育部之大不违也要明里暗里宣传一下。宣传起劲了,不要说省高考状元,连说某人是某县的高考状元的网文都比比皆是,但是却很少听说某人是某省的高考“榜眼”。由此可见,我们对于第一的追求意识是多么根深蒂固。
既然第二不被人看重,无锡的惠泉也就稳稳当当安居第二了。但是,其知名的程度,却反而远超有几个争第一的。这正如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当然,惠泉之所以名闻天下,令如今其他地方难于与其争夺天下第二泉的位置,也与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有关。有了杨荫浏先生与华彦钧(阿炳)共同商定的《二泉映月》这个名称,这惠泉的天下第二,也实在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的了。
泉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水。为什么会有泉从地下冒出来呢?这里的原理还是一个水的“连通器”:地势高的地方,雨水渗入了地下,经过沙石的过滤,到地势低的地方就冒了出来。当然,这里也要有具体的地质条件,例如,济南的南面是泰山的北麓,雨水渗入地下之后,下面有一层不透水的花岗岩地层,地下水就沿着这个地层向北渗流,到济南市的北边黄河的南岸,这个不透水的地层又向上抬起。于是水就沿着破碎的石灰岩在低洼的济南市区附近冒出来,形成众多的泉眼。济南也就被称为泉城。
泉字是一个象形字。其篆字的写法是
《说文解字》:“泉,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这里的原字是源字本来的写法)如今济南泉城广场上面有一个巨大的钢铁“泉标”,就是由这个篆字抽象化而得的艺术品。
在篆字变成隶书的时候,这个泉字就写成了上面一个白下面一个水了。
顺便说一下,原字本来的写法是“厂”下一个“泉”字。厂(音han3),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处,下面一个泉,即厡,表示水源,简写为原(不是现在的简化,古人就简化了)。引申为起源、根源、原因。而对源泉这个本义,又另造了一个“俗字”,源。
泉是地下冒出来的水,但是实际应用时,人们常常把井水即可以饮用的地下水都称为泉,并不在乎水是否能够冒出地面。如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我们到很多旅游名胜处常常见到名为某泉的,就是一口井。
无论是否冒出地面,泉水总是地下水,经过了地下粗细沙粒的过滤和吸附,悬浊在水里的杂物包括微生物基本上都滤尽了,所以看上去特别晶莹透亮,一般情况下是良好的饮用水。
但是,由于长时间与地下的岩石、沙粒等接触,一般情况下泉水中都溶有一些可溶性盐类,其正离子多为钙离子、镁离子等,负离子则多为碳酸氢根。这就是说,地下水大都比较“硬”。用水壶烧水,温度高时,钙离子镁离子等能够以碳酸钙、碳酸镁的形式析出形成沉淀,这样时间一长水壶底就会有水垢。这是所有的泉水所不可避免的。
上面所说的茶圣陆羽鉴别泉水品质,当然是指用这种水泡茶后的口味。我想,在现代科技的条件下,用纯净水泡茶应当更加能够体现出茶的原味。
有些深层地下水溶有较多的某些无机盐(又称矿物质),而在一定范围内的这些无机离子对人体建康有一定的好处。所以人们开采饮用这些地下水,称为矿泉水。
由于泉是地下冒出来的水,而古人死了以后是埋在地下的,所以泉字有时候也就可以表示人死后所在的地方。例如黄泉、泉台、泉下、九泉之下等。陈毅《梅岭三章》:“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在《左传》里的著名篇章《郑伯克段于鄢》中,郑庄公与他母亲闹翻了,发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但是后来他后悔了。颍考叔说“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于是在地下隧道中母子相见,“其乐也融融”。前面发誓的黄泉是死了的意思,后面的“阙地及泉”是掘地而遇到地下水。颍考叔弄了一个文字游戏,让郑庄公有了下台的台阶,自己也得到了一个“纯孝”的好名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水总是跟龙有关的。积水成潭,蛟龙生焉。所以,各地被称为龙泉的泉水很多。
有意思的是,龙泉成了宝剑的代称。据《越绝书》载:春秋时“欧冶子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铁英,作剑三枚,曰龙渊、泰阿、工布。……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到了唐代,唐高祖李渊得此龙渊剑,避其名讳,改称龙泉。
另据《晋书·张华传》载:丰城令雷焕在豫章丰城“掘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这是龙泉剑的另一种来历。不管怎样,龙泉后来就成了宝剑的代称。
杜甫 《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丈之任》有诗句:“三尺献龙泉”。过去的戏曲舞台上,“三尺龙泉出了鞘”这样的唱词,往往被艺人们用了又用。
另据佛教经典,释迦牟尼诞生时,有九龙吐水为其沐浴。所以,我国的“龙泉寺”亦多得难以计数,龙泉也往往成了佛门或佛寺的代称。
泉水从泉眼冒出来之后,总是要向外流布出去的。古代的泉与钱字音近。钱,发行出来之后也需要人们能够接受,能够像泉水一样,流布四方。所以,泉与钱两个字在古代往往是通假的。
《管子·轻重丁》:“凡称贷之家,出泉参千万,出粟参数千万锺。”这里的出泉就是出钱。参就是叁。
货泉、泉布,都是指钱。《周禮·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郑玄注:“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无不遍也”。
《汉书·食货志》记载,在王莽时期,发行了一种称为货泉的钱币:“货泉径一寸,重五铢,右文曰货,左文曰泉,直一也。”这里的“直一”是一枚钱就值一枚的意思,因为同时还发行了一种叫“货布”的货币,其一枚值25枚“货泉”。
《正字通》说记录钱币制度的书籍,“唐·张台、封演有《泉谱》,陶岳有《货泉录》,宋·洪遵有《泉志》,马端临有《钱币考》”。这里的泉字都是钱的意思,千万不要以为《泉谱》是记录泉水的书籍。
就像人人都喜欢泉水一样,有谁不喜欢钱呢?只是君子爱钱,要取之有道。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大家都有钱,共同富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