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留级说教育的实事求是
如今的小学,学生的入学年龄是六周岁,具体地说是那一年的8月31日以前年满六周岁的。有人不满意,说9月1日生的,就差一天,凭什么要差一年。其实,只要有一个日期的限制,一年之中随便哪一天,都是差一天就可能差一年。
六周岁入学以后,那就是一年升一个年级了。到12周岁就全部都上初中。15周岁全部都初中毕业。至于这些学生初中毕业时是否对这九年中教授的内容都学懂、学好了,似乎没有一个说法。反正学得好也罢,差也罢,学生都必须一年一个年级地往上升。即使学得再差,也没有留级的道理。
但是,人的天赋并不相同,有的人这方面强一点,那方面弱一点,这是常理。人的各方面发育成长早晚也不相同,有的人这方面发育早一点,那方面发育晚一点,这也是常理。
而如今我们都要求“一刀切”,六周岁都要求上学学习同样的内容,而且不管学得懂学不懂都一样,一年升一个年级。今年的内容都搞不清楚,弄不明白,明年又需要学新的内容,那就更是稀里糊涂。特别是像数学那样的课程,前面的内容没有弄懂,学后面的内容就如同看天书。听不懂,弄不明白,搞得非常辛苦,还要受老师的批评,挨家长的责骂,被人说愚笨。年复一年,这样的学生怎么能够对学习感兴趣?
现在我们的很多初中毕业生,就是对学习一点都不感兴趣的人,从小就没有学好的人,你让他到职业高中或中专怎么能够好好学习?
我们一直都在说,要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小学一个班级五十来个学生,教师的水平又参差不齐,遇到水平不很高的教师,实在是很难对所有的学生都因材施教,把所有的学生都教得很好的。
流水线生产的工业,几乎一样的条件,一样的原料,生产的产品,尚需要不断剔除不合格品。现在是教育人,天赋不同,发育早晚不同,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同,我们却要求其“产品”个个合格,不管合格不合格就送到下一道“工序”,岂非笑话。
所以,对于学得不好的学生,让他们留级,再学一年就很有必要了。至少应当跟家长商量,劝其留级。
对于有些学生,身体和脑力的发育比较迟缓,在小学一年级就可以多读一年,把基础打好。如果家长较早发现上学读书还不大行,也可以让他们晚一年再上学,不一定让六周岁入学,也可以七周岁甚至八周岁。
至于小学生留级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当然有可能,但是只要做好了工作,越是低年级年龄小,产生不良情绪的可能性越小。这里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只要教师不要去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做好工作,留级生就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只看考试成绩,不看学生实际上是否真的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本领。对于考试,成绩好的不一定就是真的学好了知识。比如,有的教师很会猜题,猜题猜得准,让学生都复习到了,考试就得高分。但是,这样的学生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些学科的知识,学好了这门课程。这里要大打一个折扣。如今的一些“新兴”中学,说高考分数多高,高考“完胜”了那些传统名校,成了新的“名校”,其实是很有问题的。
受这些“新兴”中学的影响,很多中小学现在都只追求考试的高分,在复习考试上下功夫,而不在实实在在地做好大多数学生的工作。如何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有真才实学,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看那些前辈的科学大家、名学者的小学或中学成绩单,他们的各科成绩比现在大多数学校的普通学生的分数都低。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分数太“毛”了。这个倾向不好。我们的教师太注意考试了。
这个问题与如今对教师的考核有关,对教师只管学生都考试成绩,而不是考核教师实际上做了多少工作。教师对后进学生的帮助是费力而不容易看出成效的。猜题和多做练习题的成效是立竿见影的。教师不把精力放在考试上,才可以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知道学生是不是真的学懂了。让实在没有学懂的学生留级,再读一年,才有了实在的基础。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很浮夸的,“虚胖”,看上去非常好,大学的毛入学率达到多少多少,其实学生的真实水平不高。那些“国际比赛”的金牌,得了多少多少,其实也是事前准备的结果。在严格的意义上,这也是弄虚作假。更不要说有些本、专科学校的学生了,只是混一张或几张文凭罢了。看他们的证书一大堆,成天忙于复习刷题、考证,真的会解决实际问题,真的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了吗?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基础教育没有搞好,大家都只在研究怎么在考试中得高分,只是一味地猜题和刷题,这是浪费时间和腐蚀学生的思想,一心只想投机罢了。你怎么考核,我就立刻就能应付,体育比赛中就是“善于利用规则”。我们是很会投机的,发表这么多论文,解决实际科学基础和技术问题的不多,也是一个例证。这种投机的习惯,其实在基础教育中就深深地扎下了根。
要搞好教育,基础教育就要名副其实地打好基础。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中小学生非常辛苦,苦到了极点,过去的所谓“从鸡叫做到鬼叫”也不过如此。早晨六点多钟起床,晚上弄到十一二点睡觉,初中生就要靠喝咖啡过日子。为了什么?为了考试。另一部分中小学生则完全放弃,或者只是表面上应付家长和教师,实际上根本学不进去。家长挠头,教师厌烦。不管是辛苦的也好,放弃的也好,绝大多数学生实际上对于学习都不感兴趣。
这种情况大家都知道,就是不能改,不肯改。我想,现在可以改的,还是实实在在地从小学和初中也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做起。先把对教师的评比考核与考试分数脱钩,与升高中的比率脱钩。只看教师是否努力工作。小孩子不必都是九十几分,六七十分也很好。大家都松弛一点,让实在没有学懂的学生留级,重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打好基础,放松一点,千万不要让他们都厌学。我们一定要懂得“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
实事求是,是教育的核心思想。我们要想搞好教育,不妨先从入学年龄的有“弹性”和让少数实在没有学懂的学生留级做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4: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