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青红皂白” 精选

已有 10610 次阅读 2020-9-29 08:25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东南西北, 五行学说, 子午卯酉

 杂说“青红皂白”

青红皂白,四种颜色,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委,或者说是事情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

这里,皂是黑色的意思,与肥皂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先秦时期的贱隶以及后世的差役都穿黑色的衣服,所以称他们为皂或皂隶。如今在传统戏台上,县官老爷升堂,两厢站立拿板子准备随时打“犯人”屁股的就是他们。

如今使用这个青红皂白这个成语的,多为否定的场合。都是说某人不问青红皂白,或不管青红皂白,就如何如何的。很少有人用在肯定的场合,说某人分清楚了青红皂白,或知道了青红皂白。但是,这只是一个用语言的习惯,这个成语,还是可以用于肯定形式的。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里,薛宝钗对她妈妈和哥哥说:“妈妈和哥哥且别叫喊,消消停停的就有个青红皂白了。”

那是说贾宝玉因为与“戏子”琪官胡混,又因害得金钏儿跳井自杀,挨了贾政的打。薛宝钗去看望宝玉时,听袭人说,那琪官的事情,可能是薛蟠吃醋,唆挑别人在老爷面前告状,宝玉才挨的打。宝钗回家告诉了薛姨妈,而薛蟠又不认账,母子俩争执起来,这才有了宝钗的那段话。

更早的《金瓶梅》中也有肯定的用法。第四十四回:“不想是你二娘屋里丫头偷了,才显出个青红皂白来。”那是说查出来李娇儿的丫头夏花儿偷了金子,遂使得丢失金子的事情真相大白。

这里的“有个青红皂白”,“显出个青红皂白”,就是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事情的真相。这两则都是肯定的用法。

为什么青红皂白四种颜色就表示事情的原委,表示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就是全部经过呢?

当然,可以说用这四种颜色代表种种颜色,也就是事情的各个方面。

其实,青红皂白这四种颜色,并不是普通的或者说是任意的四种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了东南北西四个方向。

中国古人,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或者其他什么派,都相信五行学说。根据五行学说,东方属木,其色青;南方属火,其色赤;西方属金,其色白;北方属水,其色黑。青赤白黑,就是四方之色。

到了元明时期,对红和赤人们是混用的,皂和黑也是如此。青红皂白就是青赤黑白,代表着东南北西四方。也就是全部的事情。所以,用青红皂白表示来龙去脉,表示事情的全部真相,就是很自然的道理了。

现在人们用不问青红皂白、不分青红皂白等,青红皂白似乎更多的表示是非,不怎么强调事情的经过,或者事情的真相。前人却在很多情况下都用青红皂白表示事情的经过或内容。例如下面的例子。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丹客半黍九还 富翁千金一笑》:“富翁一眼觑定这小娘子,恨不得寻口水来吞他下肚去,那里还管炉火的青红皂白!”这里“炉火的青红皂白”只是说炉子里烧火“炼银子”的情况,没有是非曲直的问题。像这样的用法,现在很少了。

同样的情况,《老残游记》第十五回:“进得门来,听见一片哭声,也不晓得青红皂白,只好号啕大哭。”

也就是说,青红皂白的意义,从“事情的全部经过”到现在的“是非曲直”,也有一个逐步变化和引申的过程。

当然,这个词语之所以能够引申到是非、曲直,当然有它内在的原因,青和红、黑和百,本身就是对立的颜色。

由东南西北表示全部事情的成语,还有一个,那就是子午卯酉。

字典对此这样解释:“子午,表示从半夜到中午。卯酉,表示从日出到日落。子午卯酉比喻从头到尾,完完整整。”

其实,子午还表示北南,卯酉表示东西。这也是五行学说的说法。子属水,表示北;午属火,表示南;卯属木,表示东;酉属金,表示西。过去,地球上南北向的经线,称为子午线。零度的经线,就是本初子午线。

这样子午卯酉也就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也就可以表示事情的全部了。

清代的小说《负曝闲·第十六回》中这样说:“黄子文把编造的假话,子午卯酉,说了一遍。”

清代的《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有这样的话:“于是派人把萧楚涛寻著了,子午卯酉告诉了他一遍。”

青红皂白与子午卯酉都是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出发的成语,都表示事情的全部,还是很相似的。

这两个成语的不同之处,是青红皂白可以表示是非,而子午卯酉却没有这种用法。

如果在一般的说某人不分青红皂白就如何如何,还不足以清楚地显示“是非”的意思。那么有一个例子就最清楚的表示了是非这种用法。

在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李勇奇有一段唱:“亲人呐,我不该青红不分,皂白不辨,我不该将亲人当仇敌,羞愧难言”。这里虽然因为唱词的原因,把青红皂白分开来了,但是意思还是一样的,完全强调了是非,而子午卯酉就没有是非的意思。这是两个成语很不相同的地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252533.html

上一篇:中文学术刊物应当大规模扩容
下一篇:从“國慶節”到“国庆节”
收藏 IP: 218.56.207.*| 热度|

13 黄永义 尤明庆 孙冰 李学宽 鲍海飞 孔玲 武夷山 康建 晏成和 王安良 张晓良 马鸣 张光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