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LM 中南大学计算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博文

“学而优则仕”,还是“仕而学则优”?

已有 6146 次阅读 2010-4-11 22:47 |个人分类:书生意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 孔子, 官员

刘亮明
 
 
儿子还在上小学六年级,每晚作业都要到晚上11点多才能完成,稍微看看电视就被他妈怒吼,“还不去做作业!”周末又要参加各种补习班。我深感儿子的学习负担过重,时常跟他妈为此事争吵,有时甚至想去找他们老师理论一番,谁让他们布置那么多的作业。可仔细一想,好像责任也不全在老师,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不也是增加自己的负担吗?那么,到底责任在谁?近日刘道玉先生提出是“学而优则仕观念导致中国学生负担过重”(见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0/4/230687.shtm),板子打到了2500多年以前的孔老夫子身上。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中国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也应该是全世界负担最重的,可现实情况却恰好相反,小学生该玩的时候却时刻在学习,大学生研究生们该学习钻研的时候却又在拼命地玩。看来这板子打到孔老夫子身上还是有问题的,我们很可能也冤枉他老人家了,尽管他老人家再也不可能辩解了。
 
对于孔老先生所讲“学而优则仕”的本意的理解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就算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学问好了就去当官”,这也应该没有多大的错,难道还要“学而劣则仕”不成?难道让“不学无术”之人当官会比“饱学之士”当官更好?孔夫子讲这话的出发点应该是好的。只是他老人家做梦也没有想到,经过2500多年后,他这思想已被聪明而灵活的国人发展了。由“学而优则仕”发展成了“仕而学则优”,即“学问好了就能当官”变成“当了官的学问就好”,“学问好”由当官的条件变成了当官的结果。本来当官之人一般来说肯定是聪明之士,但未必一定就会学问好。可现实的中国却实实在在的是“当了官”就一定“学问好”。不信,看看为什么那么多官员那么容易拿到博士学位?为什么西安交大的“长江学者”靠造假获奖能屡获成功?(见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7/221772.shtm),要不是六位老教授“不可教化”,说不定过不了多久还会多出个“院士”。正是由于“仕而学则优”的盛行,整个社会推崇已不是首先做好学问,而是首先弄个官当当。只要当了官,不但"学问好了",其他一切都变好了。至于怎么才能“当官”,本人不谙此道,但可以肯定,要当官首先要得到体制的认可和"领导"的赏识。其实在中国,体制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领导"的赏识。如是乎,体制内想从体制获益的人的一切作为都会维绕着"领导"转,以引起"领导"关注、获得"领导"赏识为最高原则。有了这个基本理念,对于咱们国家的诸多颇具中国特色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38-311105.html

上一篇:大师的小事:纪念导师陈国达教授
下一篇:澳大利亚“破山”与中国“紫金山”,中国矿业差什么?
收藏 IP: 222.240.165.*| 热度|

2 高绪仁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