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年轻,就已老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ntangle Make a difference.

博文

五年博士生涯的科研

已有 3084 次阅读 2011-6-9 09:59 |个人分类:成人礼|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幸福生活

五年博士生涯的科研

2010/8/2

 

目前,自己已经是为期五年博士学习的最后一年了,现在正是最后一个暑假了,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到时会在哪里呢?

如果没什么意外,自己的工作将是跟科研相关的,所以,分析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优缺点,充分利用剩下来的这为数不多的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来好好的补充自己,好让自己在科研方面能够做出一些东西,评上职称,赚一些钱来养活自己和家人,同时,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经过跟随史老师学习的一年,自己可以说是站在该研究方向的前沿了,并且跟史老师也发表了一篇不错的论文,自己回国之后经历了两年,也跟张老师发表了一篇论文,同时,以前在史老师组里参与的一个工作也发了,所以现在自己有了三篇论文,毕业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同时,有一篇论文在投,还有一篇论文已经初步完成,等待张老师修改,还有一个实验师弟正在做,还有一个想法自己正在做。所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毕业的时候应该有5~6篇论文,按理说,自己的起点应该是很不错了:

1.  Jianbin Liu and Yanhua Shih, ‘‘Nth-order coherence of thermal light’’, Phys. Rev. A 79, 023819 (2009) (submitted in Dec. 2008, published in Feb. 2009).

2.  Yu Zhou, Jason Simon, Jianbin Liu, and Yanhua Shih, ‘‘Third-order correlation function and ghost imaging of chaotic thermal light in the photon counting regime’’, Phys. Rev. A 81, 043831 (2010) (submitted in Dec. 2009, published in Apr. 2010).

3. Jianbin Liu and Guoquan Zhang, ‘‘Unified interpretation for the second-order subwavelength interference based on Feynman’s path integral theory’’, Phys. Rev. A 81, 013822 (2010) (submitted in Mar. 2010, published in Jul. 2010).

看着上面的三篇论文,自己真的是感到很高兴,尤其是第一篇和第三篇自己真的去为之付出了很多,最后发表出来的那种感觉,真的是用语言难以表达的。跟着不同的老师都能做出工作,证明自己有一定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听说着和看着别的博士生的遭遇,也为自己能够遇到这么好的两位老师以及几位师兄感到由衷的高兴。说实话,当时选老师的时候自己真的啥都不知道,是一位师兄介绍我跟着他的导师,也就是张老师学习的,所以我就选择了跟随张老师读博。而且包括公派出国的时候也是一样,当时啥都不知道就是在网上搜索量子光学的组,发了很多的信最后收到也是唯一收到的史老师同意接收我在他的组里学习一年的信,等到自己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运气那么好,又碰上一位好老师。真是不知自己究竟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竟然能够碰上这么好的两位老师,看来真的是老实人还是有福啊!同时,能够在光学的主流期刊上发表几篇像样的论文,真的是非常的幸运,也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做了一个好的开始,站在了比较高的起点上了。

站在高的起点上,有可能会跑的很快,但是也有可能摔下来摔得很厉害。就像前一段自己所投论文的遭遇一样,自己以为自己做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等到自己投了之后肯定没有问题的,结果经历了8个多月4轮审稿最后还是不能发表。同时,也以为自己的工作出来之后肯定很多人会去关注,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自己就在那里等着坐收名利了。但是,最后连发表都不行。于是,自己的心跌入了谷底,导致最近一段时间连书也不想看,成天坐在那里玩电脑,等着毕业。前几天把论文修改了一下,往OE上投了,希望能够发表吧。经过了这样漫长的等待和这样的结果,自己以前的那种心气彻底的没了,只是希望能够发表就可以。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我不认为自己工作不重要,我同样认为我的工作很重要,只是觉得工作重要也并不一定能够发到好的期刊上。但是,我也知道如果关于论文有“publish or perish”之说,再好的论文如果不能发表,也就是垃圾。同时,论文如果不能发表也就不能称之为论文,所以,如果OE也把论文拒了话,想想如果再也没有其它地方可以投的话就把它挂在arXiv上去吧,毕竟自己为了这篇论文付出了那么多,让它放在电脑里烂掉确实太可惜了,放在有人看的地方希望能够有人能够发现它的价值吧(2011/6/9OE确实给拒掉了,最后发到了2011年的OC上面)。

虽然从知道论文被拒到现在的绝大部分时间自己都是这样无所事事的度过的,自己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这样,这样虚耗时光并不能让自己开心,相反,只能使自己越来越不开心。我最终还是需要丢下这些包袱,继续前行的,但是,在继续前行之前,自己必须要想明白目前自己遇到的这些事情是做科研所必须经历的。像上面的第二篇论文,即使有史老师这么牛的老师在后面,依然遭遇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其实那篇论文中的一部分在08年就已经完成并且投出去了,结果经历了两年才发表出来。所以,想想自己的经历,其实也就释怀了。发表论文之所以让人感到高兴并不是因为发表,而是因为你为之付出的那么多的努力,包括工作和投稿,付出的越多,你最后感到的快乐就越大。每个人都会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但是,这个世界上哪有绝对公平的事情,而且,你所接受到的评判在局外人看来完全可能是公平的,只不过经由你的眼睛再加上你自己的感觉,你就可能感觉你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这些东西都是难以避免和难以说清的,所以好好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的充实自己,从而让自己做出更多的好的工作。

在继续前行之前,还有一件事是需要想清楚的,就是自己在科研方面到底适合做什么的问题。目前,虽然自己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自己知道自己能够做出这些工作,其实是非常幸运的。而这种幸运不可能以后一直跟随自己,所以,自己的能力还需要再提高,否则,以后可能啥东西都做不出来了。

自己目前的状态是不是特别好的,而且自己做实验的能力并不强,第三篇中的实验其实是很简单的,自己也花费了将近2年的时间来做,而且,自己做实验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应该做理论,因为做实验其实是很单调很让人郁闷的事情,尤其是啥结果都不出的时候。可是等到自己做理论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是一般的差,尤其是数学公式的推导,而数学公式的推导式做理论必须的。自己编程的能力也不好,所以,数值模拟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东西,太复杂的东西也是无能为力。自己所能找到的优势就是自己的分析能力比较强,喜欢读论文并且也很擅长从很多的论文中总结出自己想法,同时通过思索或者讨论让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目前的工作也都是基于这样的方法做出来的。所以,自己要继续保持这个有点并且将其发扬光大,自己以后的工作也很有可能会通过这个方法做出来的。不过,要想真正的做出一些成果,自己还是需要增强自己的理论推导能力,看看MandelKlyshiko就知道了什么叫着大牛,数学推导对于物理到底有什么用。所以,自己以后要尤其注意对于自己理论推导能力的培养。至于实验,如果有必要的再做,其实实验不是那么困难,但是需要耐心和掌握技巧,这两项都不是我缺少的,只是需要自己静下心去做。所以,当环境决定了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无论是实验还是理论,自己都要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做,而不要想自己应该做另一个,而应该想尽办法去做好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东西。不要跟科研场上的人比谁篮球打得好,也不要跟篮球场上的比谁的科研做得好。

另外,关于读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自己注意:坚决不要把一本书从头到尾的平均用力读完。那样不会有多少收获,带着问题去读书中对应的部分,那样才会真正的有收获。

马上就要毕业了,而今已经27岁了,自己玩耍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是时候该自己好好的工作,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了。科研作为自己以后谋生的工作,当然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把它做好。同时,好好享受生活。

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 So, enjoy yoursel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11-453202.html

上一篇:如果
下一篇:少有人走的路
收藏 IP: 202.113.30.*| 热度|

1 左正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