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io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enior

博文

宋美龄1943年在美国会演讲稿

已有 4657 次阅读 2013-3-25 11:3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演讲稿, 宋美龄, 美国会

议长先生,美国参议院各位议员,各位女士、先生,受到诸位所代表的美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欢迎,令我感动莫名。我事先不知今天要在参议院发表演说,只以为要到此说声「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各位」,并向贵国人民转达敝国百姓的问候之意。不过,在来到此地之前,贵国副总统告诉我,他希望我和各位说几句话。
  我并不擅于即席演说,事实上根本称不上是演说家,但我不会因此怯场,因为前几天我在海德公园参观过总统图书馆,在那里看见的一些东西鼓励了我,让我感觉各位或许不会对我的即席演说要求太多。各位知道我在那里见到什么吗?我看到了许多,但最让我感兴趣的,莫过于一个放着总统先生(译按,即罗斯福总统)演说草稿的玻璃箱,里头从第一份草稿、第二份草稿,一直到第六份草稿。昨天,我碰巧向总统先生提及此事,我说我很高兴知道,以他如此知名又公认一流的演说家,还必须写这么多份草稿。他回答说,有时他一次演说得写12份草稿。因此,今天本人在此发表的即席演说,我确信各位一定会包容。
  贵国和敝国之间有着160年悠久历史的情谊,我觉得贵国人民和敝国百姓有许许多多的相似点,而这些相似点正是两国情谊的基础,我也相信不是只有我有这样的感觉。
  在此,我想说个小故事,来说明此一信念。杜立德将军和部下一起去轰炸东京,回程时有些美国子弟兵不得不在中国内陆跳伞。其中一人后来告诉我,他被迫从飞机跳伞,踏上中国的土地时,看到当地居民跑向他,他就挥着手,喊出他会说的唯一一句中国话:「美国,美国」,也就是[美利坚]的意思,(掌声)美国在中国话的意思是「美丽的国家」。
  这个大男孩说,敝国人民听了都笑开来,拥抱他,像欢迎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他还告诉我说,当他看到我们的人民,感觉他已经回到家:而那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掌声)
  我来到贵国时是个小女孩,我熟悉贵国人民,我和他们一起生活过。我生命中成长的岁月是和贵国人民一起度过,我说你们的话,我想的和你们一样,说的也和你们一样。所以今天来到这里,我也感觉我好像回到家了。(掌声)
  不过,我相信不只是我回到家,我觉得,如果中国人民会用你们的语言与你们说话,或是你们能了解我们的语言,他们会告诉你们,根本而言,我们都在为相同的理念奋战(如雷掌声);我们有一致的理想;亦即贵国总统向全世界揭示的「四个自由」,自由的钟声、联合国自由的钟声,和侵略者的丧钟响彻我国辽阔的土地。(掌声)
  谨向各位保证,敝国人民深愿亦渴望为实现这些理想和贵国合作,因为我们希望这些理想不会流于空言,而是成为我们、我们的子子孙孙、全人类的真况实境。(掌声)
  我们要如何实现这些理想,我想,我可以告诉各位一个我刚想到的小故事。各位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国家。我们有五千年历史。我们被迫从汉口撤退,转入大后方继续抵抗侵略的时候,蒋委员长和我经过一处前线,就在长沙。有一天,我们上衡山,山上有一处有名的遗迹,叫[磨镜台],是两千多年前的古迹。诸位或许有兴趣听听这古迹的故事。
  两千年前,台址近旁有一座古老的佛寺。一名年轻和尚来此修行,他整天盘腿坐禅,双手合十,口中喃喃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唱念佛号,日复一日,因为他希望成佛。
  寺里的住持于是也跟着拿一块砖去磨一块石头,时时刻刻的磨,一天又一天的磨,一周又一周的磨。小和尚有时抬眼瞧瞧老和尚在做什么。住持只是一个劲儿拿砖磨石。终于有一天,小和尚对住持说,「大师,您每天拿这块砖磨石头,到底为什么呢」住持答道:「我要用这块砖做镜子。」小和尚说:「可砖块是做不成镜子的呀,大师。」「没错,」住持说,「就像你成天光念阿弥陀佛,是成不了佛的。」(掌声)
  因此,朋友们,我觉得,我们不但必须有理想,不但要昭告我们有理想,我们还必须以行动来落实理想。(掌声)所以,我要对诸位参议员先生,以及旁听席上的女士、先生说,没有我们大家的积极协助,我们的领袖无法落实这些理想。诸位和我都必须谨记「磨镜台」的教训。
  我谢谢大家。(全场掌声,议员与来宾起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7091-673736.html

上一篇:负面思考
下一篇:王鹰老师送给师兄的几句话
收藏 IP: 222.211.113.*| 热度|

3 周素勤 秦逸人 ycjy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