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科学家应该用自己的母语写作

已有 3905 次阅读 2011-9-23 17:08 |个人分类:科研八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社会实践, 母语, 科技工作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尽管去国久矣,秦元勋教授得到一个在洛伦兹变换下新的不变量,他知道这个工作的意义,将结果发表在中国的《科学通报》上。
当然,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论文也是用德文发表在德意志帝国的期刊上。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祖国。科学家首要的荣耀是为了推进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推进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的繁荣。科技成果只有用母语发表才能更快的在国内知识界传播,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可能真正做到科学研究反映社会需求。特别像中国这样占世界1/5人口,具有独立的华文文化圈的大国。特别是医学、农学、工程科学等具有明显实践色彩的学科领域,如果离开了社会需求、社会实践难免不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从而最终孤芳自赏,高处不胜寒。
不用母语写作几乎意味着与社会大众,甚至是与基层科技工作者脱节。这对应用科学的发展是非常可怕的,应用研究的任何科学问题只有也只可能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不能也不应该是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任何成果只有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经受检验,并产生新的科学问题才是有意义的。这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理论-实践”的螺旋形上升,也是人类正确思想发展的唯一途径。
只有不离开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就如同恩格斯的所说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科技工作者只有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才能做到不脱离社会实践,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要求就是用母语阅读,用母语写作。
秦元勋,“狭义相对论的一个新的不变量与最小运动质量空时参考系统”,《科学通报》,1991(1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489643.html

上一篇:潘杰希尔雄狮走了
下一篇:诺贝尔奖——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游戏
收藏 IP: 113.140.84.*| 热度|

2 陈小润 檀成龙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1: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