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护林大体可以分为三类: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
其中水保林和绿洲防护林体系都是阶梯状或同心圆结构的。农田、牧场防护林是带片网相结合。
水保林体系主要包括分水岭、坡面、沟道和河流湖库沿岸几部分。
分水岭树种一般要求耐旱、喜阳光、抗风,在干旱地区多以草灌为主,面积广阔的分水岭如台原面,参照农田林网。
坡面水保水源林可以结合多种经济目的,如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放牧薪炭林等,也可以发展坡面农林复合经营,如等高灌草带,梯田地埂林等。
沟道防冲林可以结合谷坊等治沟工程措施。河流湖库沿岸可以营造护岸固堤消浪林。
农田防护林体系主要包括农田防护林网和农林复合经营,形成带片网相结合的空间格局。防护林网一般与道路河流渠道等相结合,减少占地和胁边影响,防护林树种应该选择直根系、窄树冠、发芽迟、落叶早,或者有固氮改土作用。主林带垂直或接近垂直主害风向,间距一般不超过树高的20倍,副林带垂直主林带,形成窄林带、小网格、透风型的林网结构。在农田内部的河滩、沙荒地等处还可以营造小片片林。
农田防护林的最大作用是降低风速,减少土壤风蚀和大风(台风)危害,降低风速还可抑制土壤蒸发起到减轻干热风、寒潮、霜冻危害、土壤盐碱化的作用。在低洼易涝地区,农田防护林还可以起到竖直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和控制盐渍化的作用。农田防护林和农林复合经营,还有改良土壤,促进农林牧结合,发展生态农业等方面的作用,以改良农田环境、促进农业发展,还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木材等林副产品。
在降雨量少的草原地区营造牧场防护林或防风固沙林,最大的问题是土壤水分不足,而达到防护效果需要一定的造林密度,所以最适合发展疏密有间的带状结构,带内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带与带之间保持适当的间距,以满足树木所需要的土壤水分。
绿洲防护林体系包括绿洲外围的封育保护阻沙滞沙带,绿洲边缘的骨干防风固沙林带和绿洲内部的农田林网。
造林技术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根据立地条件和森林培育目的选择造林树种和混交模式,形成树种间互补的技术模式;
2.造林前整地,改善立地条件,活化土壤;为了防止土壤侵蚀,应该坚持局部整地;
3. 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造林时间和初植密度,良种壮苗,科学造林,提高成活率,造林一般分为植苗、插条,播种包括飞播三种方法。植苗造林应该坚持随造林、随起苗,保持苗木根系水分,最好带土团移栽,栽植前要在种植穴中填入一定数量的活化表土以及肥料保水剂等,避免使苗木根系直接接触底土。插条造林适宜于萌蘖能力比较强的树种,适用于雨季插条或地下水位比较高的地方。播种特别是飞播,结合封禁治理适于大面积恢复植被。北方飞播以春末夏初为好。
4. 加强管护。即时修剪、除草、松土,预防病、虫、草、鼠、兔等的危害,合理伐除,即时补植,最终使林分达到合理密度、郁闭度和层次结构 。
沙地抗旱造林的一个原则是大苗深栽,长条深插。大苗一般抗逆性比较强,大苗才可以深栽,有利于利用深层土壤水,提高抗风蚀沙埋的能力。沙区植树为了发挥树木群体的抗风能力,一般形成疏密有间的丛状结构,丛内密度大,丛间有一定距离,以涵养水源。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7: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