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目的是想帮申请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同学们提供一点儿招生操作程序,以减少走弯路的机会,应该有助于提高申请成功率。总体来讲,我认为整个招生操作过程对每个申请者来说都非常公平。有特殊照顾的事情发生,但也是有明文规定可鉴。比如说明文规定照顾美国公民和少数族裔(为training grants和equal opportunity计,因搞科研的中国人太多,华裔不被认为是少数族裔)。我讲的公平是所有国际申请者都在一条起跑线上,我个人在委员会中没有经历任何种族和国家歧视。如果有的话也没有针对中国人。为啥?不光是中国申请者最多,和中国学生相对刻苦勤奋(不过近来很多人反映80和90后的新生代比506070后差很远)而且祖国日益强大也有很大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你的申请怎么才能从400份儿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笑到最后的40人之一?考个好GRE和TOEFL,有个牛校背景,GPA不错,来个漂亮的personal statement,找封好推荐信都有很重要,我想这不用多说。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能把申请一交就静等佳音。我经手的近150份申请中的很多中国学生都够这些标准,但我必须要triage掉至少50%,怎么办?
第一,我要先看一看你感兴趣的program是不是在优先之列。在的话标准就得放宽些。不在?对不起,只好用最高标准了。什么???同在一个umbrella program下还有先后之分?我想这应该是有情可原的。如果大家都去neuroscience, cancer biology的话,其他诸如biochemistry, biophysics, cell biology的program怎么活?想搞热门专业就必须准备好经历最最严厉的考验。这差别有多少?举个例子吧:我们这里某个program有120多个申请者,最后有Skype面试机会的只有20多人。另外一个program只有4个申请者,最后除了一个实在太差的外,其余三人全面试。甚至已经过了申请截止日期好久了,我们还专门开会讨论了那个program的一个新增加的中国申请者。
第二,我得看看有没有教授帮你说话。我们头儿明确告诉我们,如果有同事帮着说话,一定优先考虑。这有点儿走后门的味道,这没有办法。美国人也要考虑照顾面子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真正感兴趣什么东西或者花力气搞清楚你感兴趣的那些教授的贡献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联系教授的过程中让人感觉你真正下了功夫,他们也才觉得你是可造之才并愿意帮你出头。当然这种和教授的直接联系不能泛滥(尤其是同一个Program的),如果你到处献媚,对所有的人感兴趣,那也等于自杀呀。
第三,我得看看你有没有研究潜力。你没有牛校背景,但你有first-authored或重要co-authored JBC论文发表,或者你没有文章但你始终如一的坚持利用暑假等业余时间做志愿研究工作并得到老板大力推荐,再或者你在personal statement中表达出一种研究者必须拥有的坚韧不拔,顽强刻苦的精神,都是很好的评判标准。
每份儿申请要由4位同事打分后才能让另外4位同事打分,最后会有8个委员看过你的申请。每次开会,我都得准备好对自己的评判有交待(有答辩的味道),或者劝服其他同事听我的,或者被其他同事劝服听他的。一般大家公认好的或坏的申请都不怎么花时间讨论,卡在中间的才能够显示委员的权力。这么折腾半天也才决定谁够格面试。
今天没时间了,如果有人感兴趣,我下次侃侃面试咋操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0130-457860.html
下一篇:
参加美研究生面试的一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