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12期。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有关大学评价的研究逐渐增多。大多数研究侧重于大学科研实力的评价。目前涉及学校较多的大学评价报告(排行榜)主要有两个版本,其一是由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发布的(以下简称“广东版”),其二是由网大(中国)有限公司研究发布的(以下简称“网大版”),这两个版本的制作均在逐年改进之中。从各自最新的版本来看,前者共采用了23项二级评价指标,而后者则采用了17项二级评价指标。据笔者观察,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评价指标全部为绝对数指标,而后者17项指标中仅有6项是绝对数指标。相比之下,“广东版”排行榜中大学的名次与其教学科研规模之间存在更强的关联,这是与其“以对社会贡献作为唯一衡量标准”的声明相一致的。平心而论,两个版本的排行榜各有特色,相信各有其特定的服务对象和社会价值。
但笔者总以为,广大考生及其家长始终是大学评价报告最大的用户群体,我们制作大学排行榜时千万不可忽视这一群体的真实需求,对于广大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来说,大学的教学质量、学成毕业后的就业前景以及大学的办学条件,是他们填报志愿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至于大学的规模,倒是可以放在其次的,除非有证据显示:大学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在本科阶段)必然与其教学规模和科研规模成正比,然而遗撼的是,事实上并不普遍存在这样的正比关系。据报道,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对在京高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过一系列测评,结果表明,一些大学的本科教学质量并不与其规模和名望成正比,甚至出现了“名校不及非名校、重点不及非重点”的情况,这大概与长期以来一些大学中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和“重论文、轻授课”的现象有关。在这种背景下,制作和发布真正面向广大考生的“大学排行榜”无疑是适逢其时的,这样一来可以向广大考生披露大学教学质量的真实情况,二来可以促使一些大学更加关注其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 目前对国内大学进行综合排名的时机尚不成熟、开展大学评价不妨先从专项排名做起,如科研实力排名、本(专)科层次教学质量排名、研究生层次教学质量排名等。同一所大学在上述不同专项排行榜中的名次出现错位是完全正常的事情,将不同专项的排名同时发布也便于广大受众各取所需,作出正确判断。排行榜制作单位和媒体在进行此类信息发布和转载时,应注明该排行榜的制作意图和主要服务对象,以避免具有特定服务对象的排行榜对需求不同的其他受众群体产生误导。
二、 面向广大考生的大学排行榜应尽可能全部采用能反映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相对数指标,如新生质量、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本(专)科毕业生升学率(或考研成功率)、研究生学历专任教师比例、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硕土/博土点专业覆盖面、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宿舍面积、生均教室面积、生均馆藏文献量等。
三、 针对我国目前大学招生实行4个批次的现状,可以分别制作参加不同批次招生的大学排行榜。对于研究生层次的大学排行榜,可以加大科研实力指标的权重。此外还可为专业志愿明确的广大考生提供各主要学科领域内的大学排行榜。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出面,定期对全国高校进行本科、专科、研究生层次的教学质量测评,其中也可考虑在国内各大学同一专业高年级学生中举行全国统一试卷的专业基础课联考,从而为上述教学质量测评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