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研究所,一个办公室里,有两位副教授,一起在里面办公。他们从早到晚一起,但是管理学生风格差异很大。
一位副教授,管理学生甚严格。天天要求学生读论文,写论文,出差取样、做实验。见面就是各种催,学生总是慢半拍,紧赶慢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老师见学生,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的任务,干完了吗?什么时候交论文要卡住时间点啊。高高在上,气势压人。学生很辛苦,很疲惫,天天都有一种负罪感和愧疚感,谈不上充实和成就,也没有轻松和快乐。
他们团队的微信群里,始终没人敢说话,一天到头鸦雀无声,噤若寒蝉。他给学生发短信,写邮件,打电话,学生通常回复很迟。学生都躲着他,回避他,应付他,给他软钉子,让他气愤又无奈。学生也知道他是个好人,可是就是很累啊。
另一位副教授,是道家,喜欢顺其自然,热衷于带着学生各种娱乐。平时打球,晚上喝酒和打牌,遇到节假日就大聚餐,唱歌练嗓子。与学生称兄论弟,打成一片,天天都不亦乐乎。
学生都喜欢经常到办公室,去找他扯淡,一聊就是大半天,东扯西扯,谈天说地。他也经常带学生,到处开会,去不同城市开会,见世面,其实就是看风景。他们也经常一起出去爬山,野外调查取样,但多是溜达看风景了。
他对学生要求低,自己把握,能达到研究所的毕业要求就行,蒙混过关最好。学生也比较轻松,心理压力不大,目标都很明确,应付起来也不难。偶尔个别学生,还能超常发挥,搞出几篇牛文。但是,也会遇到个别不上路子的学生,一时半会不毕业,但是学生很高兴,能再跟他多混一年。
若干年后,第一个副教授,培养了一批书呆子。因为,对科研的回忆,大多是泪和痛苦的记忆。毕业,就如胜利大逃亡,死里逃生,毕业后再也不联系了,相忘于江湖。毕业后,继续做科研的不多了。由于读书阶段,缺乏人际关系培养,学生步入社会后,缺乏娴熟的人际交往能力,家庭和工作大都不是很顺,幸福感不高。
而另一位副教授,毕业学生都跟他混的如朋友,如家人,像哥们。毕业后,还经常联系,打电话、喝茶、打牌。因为读书读的太高兴了,个别学生对科研也表现出很好的兴趣和热爱,后来也读了博士,做起了科研,开启了开挂的人生。不做科研的,因为会玩,会搞人际关系,发财的发财,当官的当官,混的都不赖,顺风顺水的。
什么是好关系,一起相处的不累,天天想一起混,一起交流,那就是好关系。师生有一方是累的,累的回避,不愿碰头见面,这就说明师生关系出了问题。导师培养研究生的方式和做派,真是一门大学问啊。需要从学生一生幸福感的角度,从多目标出发,对研究生进行系统培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