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nshandake

博文

草原牧鸡缘由为何?

已有 3538 次阅读 2011-7-8 16:1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浑善达克沙地作为距离北京直线距离仅180 km的沙源地之一,一直以来是生态学家们关注的热点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牧民不断增加牲畜数量,导致过度放牧,使草原不堪重负,逐渐出现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沙尘暴等等生态退化现象,生态问题日趋严重。自2000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围绕生态系统恢复及草原可持续发展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尝试了飞机播种、人工造林、禁牧围封、季节性休牧等等不同的生态恢复措施。研究结果发现由于浑善达克沙地水分条件相对较好,通过禁牧围封、季节性休牧等措施将牲畜转移后,生态恢复效果明显,然而,这类措施往往导致牧民的经济收入受到影响,难以获取牧民的真心支持,全面推广难度很大。此外,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后,我国的碳收支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浑善达克沙地具有比典型草原更大的碳汇潜力,生态恢复后每年可以固碳3亿吨左右,在增加碳汇方面的生态地位显著。

小规模的柴鸡散养活动及小范围的牧鸡灭蝗活动在草原地区曾有少量报道。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结合自有研究成果与前人研究基础,于2008年提出了草原牧鸡的概念,并以浑善达克沙地为试点,开展草原牧鸡技术试验与示范推广,以期通过带领牧民放牧生产高品质的禽类产品,获取较高的经济回报,从而使牧民自觉控制大型牛羊数量,改善因牛羊过度啃食、践踏等引起的草原退化问题,达到生态恢复及生态可持续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7128-463040.html

上一篇:美丽的浑善达克
下一篇:为什么是“草原牧鸡”?
收藏 IP: 114.249.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4: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