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林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研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森林可持续经营;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立地造林;沙漠化防治;抗旱保水造林;油松经营;经济林有机栽培;全生态经营;数学生态学;近自然林业

博文

关于四倍体刺槐嫩枝或硬枝扦插育苗的文献

已有 2611 次阅读 2014-6-15 17:17 |个人分类:新品种新技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发明专利, 四倍体刺槐, 四倍体饲料槐, 饲料林

关于四倍体刺槐嫩枝或硬枝扦插育苗的文献

http://www.doc88.com/p-8951939762648.html(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嫩枝扦插试验初报/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林研所):应用辽宁干旱所张连翔教授发明的“甘霖1号速蘸发根剂”500ppm处理4min,生根率可达87%;基质选用珍珠岩,插钱用1‰高锰酸钾消毒1h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YKJ201004003.htm(四倍体刺槐K2无性系嫩枝扦插技术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用IBA1500ppm处理30s最好,基质为蛭石,时间为6月份,上部插穗生根最好。

 

四倍体刺槐插条不定根发生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王小玲

【摘要】:四倍体刺槐是由人工诱导二倍体刺槐(2n)体细胞加倍(4n)而育成的优良品种。引种试验证明:四倍体刺槐在我国东经86124、北纬2346的广大地区、甚至西藏高原都可种植,可作为普通刺槐的替代品种。生产上四倍体刺槐主要以嫁接繁殖为主,因繁殖速度慢、繁殖系数低、育苗周期长,难于满足需求,致使苗木价格居高不下;利用组织培养繁殖需要一定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在基层单位广泛应用存在一定难度;播种繁殖不能很好的保持母本优良性状,林分生产力低。扦插繁殖作为一种典型的、简单的繁殖方法,已经在许多树种中广泛应用。四倍体刺槐属于扦插难生根树种,国内外虽已有报道解决了扦插成活率低的问题,但由于缺乏对四倍体刺槐插条不定根发生调控机理的研究,其快速育苗技术仍不成熟,成为制约其大范围推广的瓶颈。本研究主要以1 a3 a5 a生四倍体刺槐母树上剪取的1 a生硬枝和当年生的半木质化嫩枝为材料,运用阳畦和配有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装置的育苗地育苗法,系统开展了四倍体刺槐硬枝和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通过不定根发生过程中插穗下端形态和解剖学特性变化研究,划分不定根发生的阶段。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不同扦插技术对插条内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及不定根不同发育阶段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有:

1、四倍体刺槐嫩枝扦插生根率和不定根发生速度大于硬枝扦插。嫩枝扦插生根率最高为87.26%,不定根生成需30 d40 d;硬枝扦插生根率最高为73.33%,不定根生成60 d左右。 

2、生长调节物质IBA处理硬枝和嫩枝插穗,可显著促进生根效果。硬枝扦插以IBA1000 mg·L-1,浸泡6 h的处理最佳;嫩枝扦插以IBA1400 mg·L-1,浸泡4 h处理最佳。

3、插壤温度对四倍体刺槐硬枝插条不定根发生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

4、采穗圃母树年龄对四倍体刺槐硬枝和嫩枝插条的生根能力影响很大。随着母树年龄的增加,四倍体刺槐硬枝和嫩枝扦插生根能力下降。嫩枝扦插随着扦插时间的推迟,生根能力也下降。因此,建议四倍体刺槐扦插采用13 a生母树,嫩枝扦插以5月中旬~7月中旬为宜。 

5、四倍体刺槐硬枝和嫩枝扦插生根过程可划分为3个主要时期:a)愈伤组织诱导期,b)不定根形成期(根原基诱导期)c)不定根表达与伸长期。四倍体刺槐硬枝和嫩枝扦插前插穗内无潜伏根原基,扦插后在切口愈伤组织中诱导产生根原基,不定根从愈伤组织伸出。

6、扦插过程中,内源IAA是影响四倍体刺槐生根的关键因素。

 

201010160795-一种四倍体刺槐扦插繁殖方法[1].pdf

201110399103-一种四倍体刺槐硬枝扦插繁殖方法[1].pdf

201010160802-四倍体刺槐硬枝扦插繁殖方法[1].pdf

201310030244-一种四倍体刺槐微嫁接方法[1].pdf

四倍体刺槐组培苗瓶外扦插生根方法[1].pdf

200410024208-四倍体刺槐转基因及组培快繁方法[1].pdf

及叶加工饲料或复合饲料原料的方法[1].pdf

育苗相结合繁育四倍体刺槐苗木方法[1].pdf

 

重要文献:http://www.doc88.com/p-8826140640039.html(四倍体刺槐及刺槐优良无性系扦插繁殖技术研究-山东农大硕士论文)

 

博主简介:张连翔(1959-),大学文化,学士学位,无党派人士,辽宁省喀左县人。现任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教授级高工(3级教授),学术委员会成员,兼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林业科技》和《林业世界》三刊编委,《中国林业网》和《新农村商网》林业科技(在线)咨询专家,中国林学会灌木分会委员,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朝阳市自然科学学科带头人,朝阳市老科协理事。曾任辽宁省林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成员(1993-1995年)。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及种群生态和数学生态学、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抗旱保水造林、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林下经济、园林绿化、生物质能源林、经济林全生态经营和有机果业等的研究。取得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3项(1项正在申请中),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翻译和发表日文林业科技资料数十万字,主编专著3部、参编著作1部、参编论文集1部。

联系方式:zzllxx5168@126.com;13942112010(微信同号);QQ号:527813275

http://www.xbmiaomu.com/vip/zzllxx5168/http://blog.sciencenet.cn/u/zzllxx516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86382-803615.html

上一篇:红枣裂果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技术
下一篇:外科老偏方,小伤小痛不着慌;驱蚊虫;尿失禁
收藏 IP: 112.39.1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