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学术界一直大师匮乏,尤其最近李小文院士的早逝,使得原本稀有的大师又少一人,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李小文原本是遥感科学界一杰出科学家,但是由于其身上存在的一些独特之处,影响了整个学术界,甚至是社会上的其他行业。很多人不分专业、不分年龄、不分国籍,都来参加他的追思会,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李小文作为院士,平易近人、平等待人、乐以助人;李小文,作为科学家,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提携青年,这些优秀品质,影响深远,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缅怀。
仅看李小文先生的外表,好像是高校一位穷困潦倒的老讲师。无独有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确实有一位老讲师。在别人眼里,他也是穷困潦倒的讲师,在学术圈的底层混迹了很多年却毫无进展、原地踏步。他就是张益唐。张益唐在没有发表其开创性孪生素数论文之前,一直也是讲师。10多年来,他也没有任何怨言,也没有发表啥自白书,好像还很享受其讲师职位和教书工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发表重量级论文之后,张益唐获得了很多奖励,该大学迅速提拔其为教授。当然,对于教授职位,已有重大科研发现的张也没有拒绝,欣然接受。
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发展多年,但是一些基本概念还没有搞清楚。其实,教师和教授不是一个概念。教授和科学家也不是一回事。科学家和大师也是两码事。 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见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书教的再好,教学获奖再多,没有科研项目,没有科研成果,可以当优秀讲师或者高级讲师,但是不能当教授。项目搞的再多,科研成果再多,没有创新成果,不能成一家之言,可以当教授,但是不能称之为科学家。创新成果很多,也有一家之言,没有开创性成就,不能对科学发展和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可以当科学家,但是不称之为大师。
张益唐从教师一步跨越到大师,没有经过教授和科学家这两个过度阶段,是一个奇迹,真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但是,张益唐这一步跨越用了积累了10年的功力。张益唐如果像大多数人一样,按部就班,申请项目,写论文,从讲师到副教授,从副教授到正教授。即使有突破性进展,他只能称为科学家,而不能称为大师,因为他的影响范围只是局限于理论数学或者数论领域。
但是,张益唐默默无闻、淡泊名利10年之后的成就带来了巨大影响。他的影响范围扩展到整个学术界,甚至其他行业,对于浮躁、追求短平快的整个学术界带来了一阵清凉之风。 所以,他可以称之为大师。
与张益唐从讲师到大师的一步跨越截然不同, 李小文老师,从讲师到教授,从教授到科学家,从科学家到大师,一步一个脚印,也同样无愧大师的称谓。反之,如果李小文只是关注自己熟悉的遥感科学,不停的搞项目、写论文和参加会议,也只能称之为科学家,不能称其为大师。
我们今天缅怀李小文,感叹张益唐,希望大家都能学习李小文和张益唐,从而明天我们才能涌现出更多的大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7: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