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初中毕业30年(1981年7月毕业),我们是1978年秋季入学,是首届初中采用全国统一教材的年级,也是浙江省最后一届小学采用过渡班(一年级春季入学,五年半学制)的年级,应该是值得书上一笔的一届。如上一届英语课本的第一课是:Long,long Chairman Mao,而我们则是plane了,呵呵。
我是1978年9月入学,在泰三中完成了初一和初二的学业。1980年9月到泰一中继续初三学业。虽然,已经过去30年,但当时的一些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入学的那年,国家百废待兴,但“科学的春天”已来临,记得一入学,就学习叶剑英元帅的“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诗句,陈景润的故事在传诵。大家的学习劲头很足,读书气氛也很好,都希望自己能成才,将来为国家多做贡献,特别对21世纪有着非常强烈的憧憬。曾记得夏盛益校长来我们班,给我们描绘了美好的21世纪,并希望我们能大有作为,特别希望我们当中能有人培育出拇指一样大的稻粒,朴实而形象的期望,留下了恒久的记忆。
三中的两年学习,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学校的气氛很活跃,老师非常敬业,一心一意传经送道,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更是非常融洽。老师基本都住在学校里,我们也常到老师家里,不会感觉到不方便,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都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和解决。我有时还帮数学课的徐秀英老师和语文课的王少虹老师批改作业,这不仅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更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增进了学习的兴趣,受益非浅。
当然,当时的三中还是比较艰苦的,校园里面有坟墓和住户。当时,常玩扔泥块和棕榈籽等游戏,不小心会扔到那户人家的房顶和家里,常常招来呵斥,告到老师那里,就难免挨批评了;教室的墙面常常有洞,非承重墙面往往是竹篾、稻秆和黄泥混合而成,常被同学踢塌。当然,现在的校园已经很现代了,那时的情景更是难以想象了。
那时,英语的师资还很弱,两年的授课老师记得达4人,且是高中毕业生,多现学现教,发音不准,同学们学习英语也很吃力,水平差异特别大,到初二的时候,许多同学根本难以继续,只好又重新学一年级的课程。可是,等我到泰一中读初三的时候,由于同样的原因,我们居然又重学初一的英语课程。初中三年,竟然将初一的英语学了三次!后来,跟人家谈论此事,竟都难以置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