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知道,做科普很难,做地震科普更难,通常看正儿八经地震科普文章的读者寥寥。我觉得要吸引更多的读者,地震科普要趁热点。这不,8月12日(UTC)在位于南极洲(见附录)板块附近的南桑威奇群岛发生M7.5地震(M 7.5 - South Sandwich Islands region,图1),我赶点写就这篇博文,以更好地科普有关地震知识。
图1 M7.5地震震中位置(蓝圈所示)
长期以来, 在吃瓜群众中流传着“南极洲大陆及其周边海域是无震区”的说法,果真如此吗?要回答此问题,得让科学事实说话,正所谓流言止于科学嘛。
19 世纪南极洲大陆还没有地震监测台站,人们就已经了解到迪塞普申岛的地震活动(Kaminuma,2008)。自1957 年国际地球物理年(IGY)以来后,开始在南极洲大陆布设地震监测台站,初期对南极洲地震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和埃里伯斯火山、迪塞普申岛等火山活动相关的地震活动。以后, 随着南极洲台站数目的增加,监测到南极洲大陆发生的一些小震,其中4.0 级左右的地震每隔几年发生一次。在全球地震台网及区域地震台阵建成之后, 在南极洲大陆及其周边区域监测到越来越多的构造地震(田宝峰等,2012),其中最大一次是 1998年3月25日巴勒尼群岛MW8.1地震。田宝峰等(2012)给出了南纬50°以内国际地震中心(ISC)公布的1960—2008年M≥3.0与美国国家地震中心(NEIC)公布的2008—2011 年M≥4.0地震分布(图2)。可看出,南极洲大陆及其周边海域地震活动从极点向外呈增强趋势。
图2 南极洲大地构造示意图及地震活动性分布(田宝峰等,2012)
南极洲由东南极克拉通,横贯南极山脉褶皱带,威德尔海和罗斯海中—新生代盆地,以及西南极中—新生代褶皱带等大地构造单元组成。在独特的构造环境下, 南极洲板块几乎大部被发散边界包围, 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由汇聚和(或) 转换边界包围。发散边界是环南极洲地震带的特征, 占板块边界的92%;汇聚边界位于南设得兰群岛的西北,不到总边界的2%;转换边界沿着斯科舍次级板块,不到总边界的7 % 。
斯科舍次级板块位于南极洲板块和南美洲板块之间,在两板块的南北夹击下,该次级板块的地震活动十分强烈。我们围绕该次级板块,划定了南桑威奇群岛地震区(图3)。8月12日发生的M7.5地震,位于该地震区。下面,以该地震区为代表,说明南极洲大陆及其周边海域的地震活动特征。
图3 南桑威奇群岛地震区地震构造图
南桑威奇群岛地震区,自1921年9月13日起开始有地震记录。该地震区在当前地震周期共发生了3次标志性地震(秦四清等,2016),分别是1929年6月27日南桑威奇海沟MS7.8地震、1964年5月26日南桑威奇群岛MW7.8地震、2013年11月17日斯科舍海域MW7.8地震。根据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可建立各标志性地震之间的力学联系(图4)。
图4 误差修正后南桑威奇群岛地震区1921.9.13至2021.8.13之间ML ≥ 7.0地震的CBS与时间关系
从图4看出,要修正的CBS误差值(D)较大,反映出1921年9月13日前有大量地震未被记录。不过,好在我们的理论不必从零开始,可从任一次标志性地震启航,且D能被有关公式确定。该地震区相邻两次标志性地震的时间间隔约为35年和49年,与其他板间地震区相比,间隔时间较短,这意味着该地震区标志性地震具有较短周期的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其间的预震具有频度较高和强度较大的特点。因此,谁再说南极洲大陆及其周边海域是无震区或地震活动弱的地区,恐怕南桑威奇群岛地震区第一个跳出来不答应。
根据我们提出的主震判识准则,可知2013年MW7.8地震仅是一次标志性地震而非主震,故南桑威奇群岛地震区存在第3锁固段,当其被加载至峰值强度点时,应发生下一次标志性地震。根据我们提出的震级约束条件,预判该标志性地震震级为MW7.8~8.3;在该标志性地震发生前,该地震区还将发生多次不超过MW7.6的预震。我们确定的锁固段破裂门槛震级为ML7.0,故确认2021年08月12日南桑威奇群岛M7.5地震为第3锁固段破裂事件,是一次预期的预震。该震发生后,目前该地震区的CBS监测值仍距该标志性地震的临界CBS值尚远,谈其发生为时尚早。
美国地震学家的研究表明,南桑威奇群岛M7.5 地震是由斯科舍俯冲带深度约63 km处的逆冲破裂所致, 该震的规模通常约为100 km x 35 km(长 x 宽)。震源机制解表明,滑移发生在走向东-东南向、向西南倾斜的浅倾断层,或走向西北向、向东北倾斜的陡倾断层。在这次地震的位置,南美洲板块向西俯冲到斯科舍板块和南桑威奇微板块之下;南美洲板块相对于南桑威奇微板块以约71 mm/a的速度俯冲。
附录:南极洲(Antarctica)简介
南极洲(附图1),围绕南极的大陆,地球七大洲之一。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南极洲由大陆、陆缘冰、岛屿组成,总面积1424.5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面积1239.3万平方公里,陆缘冰面积158.2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7.6万平方公里。全境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附图1 南极洲地图
(图片引自网络,无商业目的,在此致谢!)
参考
田宝峰,杨建思,刘莎,郑钰,姜旭东,徐志强.2012.南极地震学研究进展.地震学报,34(2):267-279.
K. Kaminuma. 2008. 南极及周边海域的地震活动性.世界地震译丛. (3):57-64.
秦四清,李培,杨百存,薛雷,吴晓娲. 2016. 环太平洋、大洋海岭与大陆裂谷地震带主要地震区主震事件判识. 地球物理学进展.31(2):0574-0588.
相关:
地震们要脸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28253.html
如何厘定孕震构造块体和相应地震区的边界?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1273015
科学探索之旅:寻找大地震前兆的艰辛历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22732.html
寻找普适物理常数的一种途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65503.html
如何理解地震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66410.html
“地震能否被预测”是科学命题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34122.html
中国及其周边M≥8.0地震孕育过程分析大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42222.html
全球M≥9.0地震是如何炼成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41661.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