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突破科研僵局的前提——找到支点 精选

已有 8395 次阅读 2021-8-15 09:36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仰,虽然并不存在这样一个支点,但他却形象说明了杠杆原理的物理内涵。

对这句话的寓意,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释。以我的愚见,这句话可引申为:只要找到四两拨千斤的破局点(支点),再难的事儿都可用简单的高招儿解决。我读过《庖丁解牛》的故事,解牛本来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在庖丁眼里变成了一种艺术享受,因为他完全掌握了解牛的规律——照着关节处下手,从而以炉火纯青之技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突破某一学科领域的科研僵局,需探寻破局点,找打了破局点相当于明确了突破口,在持续的努力下像滚雪球一样扩大战果。这正如推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第一块骨牌倒下了,后续更大的骨牌会依次倒下。

然而,难就难在如何找到破局点。对任何业已存在的科学难题,前人已做了大量工作,几乎已经穷尽了能想到的各种路数。这意味着沿前人的路数靠捡漏补遗前行几无出路,需另辟蹊径才能走出窘境。要开拓新路,得有好想法,要产生好想法,就要围绕现象的发源地,以大胆质疑和大胆想象的理念进行大胆假设,但大胆假设要遵循理性和逻辑自洽原则,以免误入陷阱。例如,在前期锁固型斜坡研究启发下,我们研究地震之初,想到构造地震的主要发源地是断层,应首先弄清什么样的断层能发生较大地震。断层内物质不外乎分三种情况:(1)全是软弱介质;(2)全是高强介质;(3)软弱介质段和高强介质段沿断层间隔分布。当时,我们做了如下简单推理:对第一种情况,由于不可能积累较高能量故不可能发生较大地震;对第二种情况,断层难以运动发震;对第三种情况,高强段(锁固段)能积累较高能量且断层可运动,具备发生较大地震的条件。这样,我们就找到了破局点(支点)——锁固段及其破裂行为,接着又找到了合适的“杠杆”——建立锁固段峰值强度点与体积膨胀点的力学联系,给此“杠杆”持续加力——不懈穷究,从而撬动了地震——走上了地震研究的康庄大道。嗯,“广告”插播完毕,该切换到正剧啦,呵呵。

一旦某个想法经小心求证无误后,即好想法形成后,不能固步自封,要继续深度思考以产生更多的好想法。若这些好想法是关联的、协调的,则学术思想即可形成。判断学术思想是否靠谱的主要依据是:(1)是否与机理密切相关且已得到初步实证;(2)涉及的逻辑结构是否极其简单。如果答案均为yes,那就恭喜您啦。

在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中,需要注意:(1)善于凝练和解决关键科学问题。解决了关键问题(纲),往往能顺带解决次要问题(目),正所谓纲举目张嘛。(2)一定要简化、简化、再简化逻辑结构,简化到极致时,不仅学术思想具有极强的科学性,而且更容易被别人理解接受。(3)善于走出去虚心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集思广益,以利于减少思维漏洞,从而少走弯路。

在正确的学术思想指引下,建立的理论应具有描述某一类事物演化的普适性。显然,根据该普适性理论,便能可靠地预知该事物的未来演化,从而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是科研成果的顶峰,而且足以撬动某些地球人顽固的旧思想桎梏,从而推动科学的大幅进展。

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可参考本文拙见以便于尽快找到破局点(支点),从而突破自己研究领域的科研僵局,一通百通做出卓越成果

相关:

正确的学术思想从何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1298273

创新,从“good idea”启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97040.html

学者要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89864.html

如何凝练具体的关键科学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13198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99840.html

上一篇:南极洲大陆及其周边海域是无震区吗?
下一篇:自然科学的诱惑
收藏 IP: 59.109.149.*| 热度|

27 檀成龙 吴斌 卜令泽 郭战胜 张坤 杨顺楷 杨正瓴 武夷山 周阿洋 晏成和 王帅 金祖雪 彭真明 高友鹤 张国宏 李文靖 汤茂林 韦四江 徐耀 王超杰 张卫杰 胡新露 姚远 郑永军 王安良 代洪华 朱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