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何裕民 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临床主攻肿瘤。

博文

东方酿生“气功”的人文因素比较分析(下)

已有 3914 次阅读 2008-1-18 15:54 |个人分类:医学与人文

 促使先民调姿的主因除前述的“服形”外,效仿动物也很重要。古人眼中许多动物是有灵性的。效仿其动作也可获得它们的灵性,以便更好地交通天地。如舞的原本动机是娱神,事神;《书经》疏:“巫,以歌舞事神”,《论文》曰:“巫祝也,女能事舞形,以舞降神者也”。“然(天地鬼神等无形神物)、舞,皆与巫叠韵”。尔后才发展出它的次生动能:锻炼身体和娱乐。许多气功功法都伴有舞步(一定的姿势动作),这早期是向动物学来的。不仅庄周的“熊径鸟伸,为寿而已”如此。著名的“禹步”也同样。相传此术大禹治水时为借神力“以程其事列,效仿鸟步,综合吐纳、咒语等而成,乃巫舞无疑。从马王堆医书一直到隋唐医著,它都视作祛病强体的功法。可见,仿效动物也促进了调姿产生。

    调息就是“吐纳”,在中国它的萌生更有趣,有许多证据提示它也是人类向动物伙伴学来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模仿动物对于人类来说具有生存价值。在中国先民眼中,龟是种灵物,为崇拜对象,它又特别长命,故先民萌发了模仿其呼吸以求长寿的行为。庄周即隐约提及效龟以作吐纳。《史记·龟策列传》明言龟能行气导引。葛洪《抱朴子·对俗篇》指出:“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指出了效龟的动机。历代医学及道家书中“龟咽”、“龟息”、“龟鳌行气法”、“蛇式气功”等记载很多,《内经》中也有(效龟蛇“引颈咽气顺之”)。这些从文献角度即证了我们的说法。笔者注意到历代野史笔记中载有多例有趣事件,大体情节是野外行猎(或行走)坠入空家中,或被狠心的后父为避战乱而悬置于塌顶了的家中(年仅4),陷入绝境后,饥寒难忍,后发现家角有一龟()在伸颈吞气,求生欲促使他们效仿之,竟不复知饥,活了下来(即道家所谓的“却吞食气,’),直到数月或数年后被搭救出来。这类事件不无渲染失实之处,但不同时期的不同情节记载(笔者已注意到四例)却也可说明“效龟鹤以行吐纳”的切实可能性。

上述分析能否成立,还可以印度“瑜伽”的背景作为参照。

早期印度社会的人文特点,笔者所知不多。有些似乎是众所周知的。印度一同于中国,古文明悠久,起源甚早。也是个典型的大陆大河型地理条件,农耕为民族立命之本。印度人同样孜孜追求修身、修德〔养性)、修习宗教与修神的统一(修习宗教在中国儒家改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因为中国人的宗教观淡薄,入世倾向明显)。“瑜伽”是他们在这一方面的杰出贡献。在印度先民眼中,天()和人是一家,天人合一的,天决定着人。因此,印度社会,上至政治权贵,下及黎民百姓;大至国家独立日的择定、总理就职或议会召开时日的选择,小如个人婚姻嫁娶、开店经营,均需尊重天意,请星象大师占卜一下,问问天,不可有违。印度人观念深处坚信:天意决定着人生。直到最近,不少印度人还鼓吹大学中应设星象占卜专业,星象师应在议会上院中占有席位……。印度人对星象天意的绝对信奉适与中国人对天的绝对顺从文化意义等同。它们的背后,大概共性的根源就是农耕占绝对主导的生产方式。    何以有此传统,难以深究。大概有几点值得一提:一是终生与土地作伴的生产方式,易塑造成沉默个性;二是古印度多热带雨林,物产丰富,拾果充腹方便;三是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少动为宜;……当然,这些解释也许都是枝节性的,皆非本质。但印度人,特别是僧侣钟爱静默、沉思却是事实。静默、沉思与“斋心”有着同等的入静功效。印度哲人及僧侣又是如此痴情长久地迷恋静默(最长的修行者独自处于岩窟中,仅从小孔取食,静默无言,修行20多年),故他们对入静后的心身体验,包括某种舒坦、愉悦感必定十分熟识。这正是促成瑜伽功法的关键一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00-14645.html

上一篇:东方酿生“气功”的人文因素比较分析(中)
下一篇:中医中药与免疫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