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xc042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xc0422

博文

我们缺乏战略科学家

已有 290 次阅读 2024-6-27 13:21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流的科学家不是看发了多少文章。也不也是他\她看做了多少项目。

能称得上一流的战略科学家,也不是看得什么奖。而是看对国家、社会的进步做了多大贡献。

当普通科学家看不清方向的时候,战略科学家能一早就指明某些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贝时璋等老一辈科学家,主导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在“两弹一星”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中发挥了科技领军作用,奠定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20世纪90年代钱学森提出要发展Virtual Reality(他翻译为灵境)、电动汽车、量子信息,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提出了“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观点。30年过去这些技术依然还都是国家科技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方向。

当前,虽然许多科学家都在提人工智能,但是在战略层面并没有指明任何方向。几乎就是在重复别人的话。什么大模型会产生幻觉,什么现在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这些是任何一个关注人工智能的那怕是业余爱好者都知道的问题。上升不到战略层面。

近期,斯坦福大学李飞飞教授提出来人工智能接下来应该往空间智能方向发展。Meta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杨立昆认为目前的大语言模型跟人类大脑思考模式并没什么关系,他提出了新的人工智能认知架构

而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领域能引领未来的战略科学家,几乎没有。发言提到人工智能,哗众取宠的科学家倒是不少。真正沉下心,立足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又在哪儿呢?

时代呼唤像钱学森一样,能帮助国家看到哪些科学和技术在30年后还会大放光彩的战略科学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69979-1439968.html

上一篇: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可持续包装
收藏 IP: 123.139.38.*| 热度|

4 王涛 杨正瓴 冯兆东 杨卫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