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概15年前刚加入期刊出版行业,了解到在学术期刊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特刊”,也就是现在被广大科研作者所熟悉的Special Issue或Topics,或者是Virtual Issue等等。虽然叫法各异,但主要的运作方式是编辑部通过提出某一个学术话题,邀请一些学者针对这一主题写文章进行投稿,特刊由客座编辑(Guest Editor)或者组稿编辑(Commissioning Editor)等编辑进行管理。学者发表文章在特刊上,据学者相关研究显示会增加文章的下载和引用,因为期刊会对特刊进行不同形式的宣传推广,并且在同一页面下展示相同主题的文章更加有利于搜索和引导流量。
对于很多期刊来说,特刊这种约稿模式在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每个期刊每年的特刊并不是很多,对于一些传统期刊会为这种出版模式命名为“增刊”,是区别于每年12期(月刊),4期(季刊)之外的一部分特定主题的文章,主要用来发表会议论文,具有纪念意义的事件或个人所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近期特别热门的某一主题的文章。随着期刊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学术期刊已经打破了纸质期刊的关于刊文数量和篇幅的限制,而且随着online first,或连续出版doi号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很多期刊的特刊更倾向于虚拟刊,特刊页面主要用于展示该主题下面的一些列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因为投稿时间不同,发表时间也彼此相差较大,有些甚至间隔半年或一年,这些文章的doi号也都不是连续的,并且正式发布在该期刊的正刊(Formal Issue)里面,特刊页面主要是为了组稿,整合展示和发表后的推广。随着出版社和期刊越来越认同“好稿子都是邀请来的”这种理念,特刊的主要功能逐渐转向约稿,新期刊在没有知名度之前,通过做特刊的方式增加投稿和学者交流的机会;成熟期刊通过建一些热门主题的特刊来带动期刊的引用和影响力。
对于学者方面,早期对于特刊这种出版模式还有诸多疑惑,我刚做编辑的时候好多作者写信来问特刊发表的文章算不算期刊正式发表的论文,特刊具体是什么意思,是否会被数据库收录等等。但随着这些年特刊出版模式的普及,这种问题已经基本看不到了。另外,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每个特刊的客座编辑也由很多年前的1位逐渐发展,现在有些特刊会增加到3-5或更多位客座编辑,而且来自于不同国家,在同一主题下利用自己不同的学者网络进行组稿,这样同时也会增加特刊发表文章的多样化程度和促进不同学者群体之间的学术交流。目前,有过特刊经验的学者会成为很多期刊争相邀请的学者资源,有些知名学者可能同时在不同期刊同时管理几个特刊工作,还有不少年轻学者也会与知名学者合作共同管理特刊,积累期刊出版经验。
我个人觉得特刊这种出版模式的好处是在于直接降低了学者发表文章的成本。首先是选择发表期刊的时间成本,因为特刊这种约稿方式,由特刊的客座编辑的个人学术成就作为背书,会增加作者的信任,减少学者选择期刊和对于期刊的背景调查时间。其次,由于很多特刊是通过客座编辑来进行组稿,是采用邀请的方式,学者的文章会提前与客座编辑或者期刊编辑进行沟通,前期的准备会更加充分,减少投稿后同行评议的修改难度。最后,特刊文章的同行评议也是有专职编辑进行跟进,在邀请审稿人方面也更加有针对性,对于文章质量的提升和快速出版都有帮助,降低了学者发表文章的时间成本。但是我同时也看到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期刊采用这种特刊约稿和发表模式,导致学者收到的客座编辑邀请和投稿邀请不断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学者的体验下降。
综上所述,特刊作为学术期刊一种非常有效的出版模式是非常有价值的,学者在选择为期刊做客座编辑或为特刊投稿的时候要选择正规的有信誉的期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