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准备
与其他工作不同,震前准备工作是地震逃生的重点。倘若采取有效的整体提高法或者避难单元法,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地震逃生成功率,典型的如新西兰地震(2010[yp3] )。地震逃生培训是准备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2. 判断原生灾害
地震具有突发性,但是通常有前奏曲,纵波往往先到几秒~十几秒,这是地震的重要特征。在这短暂的时间要迅速判断自己的位置及其可能发生的原生灾害,选择合适的安全目标和目标安全区。
3. 第一次转移
转移到目标安全区。
4. 判断次生灾害
地震能够产生次生灾害,尤其是火灾等,可能带来比原生灾害还严重的后果。在应对完毕原生灾害之后,要立即进行判断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选择新的目标安全区和逃生路径。地震具有瞬时性,世界上最长的地震也只有7分钟,一般地震持续时间在3分钟内,但是地震往往有一系列的余震,1988年丽江地震,在13分钟内先后发生了里氏7.6级和7.2级强烈地震,在以后的二个多月强余震不断。所以通常3分钟后应立即向更安全的区域转移。
5. 第二次转移
转移到安全等级更高的目标安全区。
完成地震逃生之后,可积极参与其他行动,如:成立互救组织、展开互救、恢复通信联络、协助政府救援等。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