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胜利 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sl3459 疫苗接种、狂犬病、新冠病毒的科普 公众号 博士书房 kqbym2020;网站:疫苗网/vaccine.vip

博文

287.传染病系列2:白喉

已有 5627 次阅读 2022-11-27 10:29 |个人分类:传染病|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白喉

关键疾病事实

 

白喉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传染病。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即使进行了充分的医学治疗,每10名患者中仍有1人会因此死亡。白喉很危险,因为引起它的细菌会产生一种很强的毒素。这种毒素会杀死口腔、鼻子和喉咙中的细胞。死亡的细胞迅速堆积并形成一层膜,附着在喉咙上,导致窒息死亡。白喉还会影响心脏(导致心力衰竭和死亡)和神经(导致神经损伤,包括四肢无力和麻木)。

 

在1940年引入疫苗之前,白喉曾经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在英国平均每年导致3500名儿童死亡。由于接种疫苗,在像英国这样的国家已经很少见到了。然而,这种疾病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仍然很常见(例如,俄罗斯、印度、非洲、东南亚和南美洲)。前往这些地区的旅行者可能会将白喉带回英国,这可能会使未接种疫苗的人面临风险。自2015年初以来,欧洲已有两名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死于白喉(2015年西班牙一例,2016年比利时一例)。

 

有什么症状?

白喉通常会影响鼻子和喉咙,但有时也会影响皮肤。人们可以携带白喉,并把它传给其他人,而自己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

 

白喉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烧、恶心、头痛、喉咙痛和心率加快。一旦喉咙中的细胞开始死亡,它们就会在喉咙后部形成一层看起来像厚厚的灰白色涂层的膜。这会导致呼吸困难,最终窒息。影响皮肤的白喉会导致溃疡。

 

它是如何传递的?

它通过被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散发到空气中的水滴传播,或者通过与患病者接触传播。它也可能从与白喉患者接触过的衣物、被褥或玩具等物品上感染。

 

患白喉的人传染期长达4周,有时甚至更长。

 

有什么保障?

在没有感染白喉的情况下,不可能产生对白喉的天然免疫力,这涉及到很高的死亡风险。推荐的保护孩子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在英国,婴儿和儿童接种五剂疫苗来预防白喉:

 

三剂这种五合一疫苗(适用于2017年7月31日或之前出生的婴儿)或六合一疫苗(适用于2017年8月1日或之后出生的婴儿)

学前加强剂

青少年加强剂

需要重复剂量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

去白喉更常见的国家旅行的成年人可能会被建议接种加强疫苗。提供的疫苗通常是青少年加强剂疫苗。

 

关于这种疾病的更多信息

 

三种白喉细菌产生的毒素能够导致严重的疾病。白喉棒状杆菌是这些细菌中传染性最强的,也是全球最常见的。溃疡棒状杆菌不太常见;它可以导致典型的白喉症状以及一种影响皮肤并导致溃疡的白喉。这种白喉通常发生在难以实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国家。假结核棒状杆菌也不太常见。最后两个物种通常与农场动物接触和生乳制品有关。一些白喉细菌菌株不产生毒素,只会引起轻微的疾病,如喉咙痛。

 

下图显示,在1942年英国引入疫苗接种之前,每年平均有55,000例白喉病例,导致约3,500人死亡(主要是儿童)。这种疫苗非常有效,在过去的20年里,白喉在英国只造成了4例死亡。所有这些人都没有接种疫苗。近年来在英国发生的大多数白喉病例是从印度次大陆或非洲传入的。

 

目前,英国的白喉病例数量很低(在过去20年中,每年有10-20例确诊病例)。然而,由于白喉传染性很强,如果疫苗接种水平下降,就有爆发的风险。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的一些国家。苏联有一个完善的儿童疫苗接种计划。然而,在它分裂成不同的国家后,儿童疫苗接种水平下降,这导致了白喉流行。1990年至1998年期间,共有157,000例白喉病例,5,000例死亡。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计划最终控制住了疫情。看见前苏联的白喉:疫情病的重现了解更多信息。

 图片1.png

 

来源:英国公共卫生部

页面上次更新时间:

2018年5月31日星期四

 

https://vk.ovg.ox.ac.uk/vk/diphtheria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647-1365490.html

上一篇:286.双价疫苗接种后Omicron亚变异株BA.2.75的中和作用
下一篇:288.传染病系列3:甲型肝炎
收藏 IP: 171.43.1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