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yuanzhiye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yuanzhiye1

博文

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预测

已有 4135 次阅读 2012-5-21 10:48 |个人分类:知识工程|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科技

写下题目就有些别扭,题不达意,原本是想就世界未来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地域迁移做一个个人预测,那在此就先给出答案:世界未来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在中国,在东亚。众所周知,中国已然是世界制造大国,世界的车间,创新不足,未来的发展趋势却可能是另一个样子.

上述结论是基于一些基本常识和基本数据,外加演绎逻辑推断得到的。首先给出基本数据:

一则新闻数据(新华社北京20011010日电):“2001年,美国授予博士学位4万多人,德国授予博士学位3万多人,我国授予博士学位1.2万多人。预计3年后,我国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将接近或达到德国的水平。到2010年,我国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将达到5万人,有望超过美国。”,实际上2008年我国毕业博士已经达到5万多人(2012拟招67216名博士,见图1),同年美国也是5万多人,比我国还少100多名博士学位获得者。硕士毕业生毕业人数在中国每年也达到50万人,也就是说世界上有三大教育体系:美国、中国、欧洲(日本体量太小不算),尽管博士毕业论文水平和素质训练距离欧美还有显著差距,但是却可以看出问题和发展态势。

具体分析的关键着眼点在于每年毕业研究生数量里包含的专业结构信息。美国毕业的博士中理工科所占比例偏低,在50%以下,其中还有许多亚太裔,这个结果是有因果的,易经上说:阳极阴生,否极泰来,美国100多年的世界称雄牟利,很多高端人才在市场机制配置下,都去读经济学、金融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人类学、商学等金色价值链上的专业。欧洲的情况大抵也如此,由于德国工业强国的历史经验,情况稍微好一点(2000年德国一个世界前2名的传统工业公司就曾通过猎头请笔者前去就业开出的薪金在8500欧元/月以上,那个时候高级工程师就开始紧缺)。
 
          图12012年国家招生计划表(部分)

基于前述的基本数据和结构分析,结合人类社会的基本常识,就可能建立起本文开头的结论判断。有一个基本常识是:人类社会无论发展到何种阶段,硬的装置与系统永远需要和更新(就算玩金融衍生品的游戏也需要战争机器装置的支持),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工业领域继续发展创新是必然的需求,未来能够承接这个任务的地域与国家只有中国和东亚(虽然抢钱、分钱的重要性中国知道了,也不会放弃),但是历史的创新使命必然落在中国人的身上,尽管他/她是否能够承担起这样一个使命还是一个问题,但前路是唯一的,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狭路相逢勇者胜,大家努力,科学网同仁努力!

实际上预测“世界未来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在中国,在东亚。”不仅仅有数据现实的支持,更有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大机遇,中国文化善于整体、动态、联动的考虑问题,有仁者万物同体,万物皆备于我的气概与追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5668-573310.html

上一篇:简单明白,不服不行---评黄奇帆的建议
下一篇:论:佛教的认识论-法相宗唯识论源流
收藏 IP: 166.111.49.*| 热度|

5 许培扬 吴吉良 邓旭坤 林耕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4 1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