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hao0454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ihao0454

博文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已有 2373 次阅读 2018-11-18 00:08 |个人分类:珠宝百科|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钻石琢型就是圆明亮琢型了,经典中的经典,自从一位数学家通过计算得到了一个理想的琢型模型之后,钻石的这个样子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现代科技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依然能够传承如此之久,其原因主要是圆明亮琢型能够很好的展现出钻石的亮度与火彩。而且对于切工的分级,也往往是以该琢型为基础的。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虽然圆明亮琢型已经成为钻石琢型中的经典款式了,但依然还存在了不少花式切工的钻石。现在市场上最为常见就是下图中展示的钻石花式切工了;从左上到右下,琢型的名称分别叫做(1)圆明亮式切工;(2)马眼形;(3)心形;(4)椭圆形;(5)水滴形;(6)长方形;(7)八角阶梯琢型或祖母绿形;(8)公主方;(9)三角阶梯琢型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即使圆明亮琢型是钻石中的经典,这些花式切工的钻石依然经常活跃在各大拍卖场上。下面我们就先盘点一下有哪些钻石曾经拍出了天价。

下面这一刻钻石,名为"克洛伊钻石",琢型为圆明亮式琢型,重达84.37克拉,2007年在佳士得拍卖行进行拍卖,最终成交价为1620万美元,买主是Guess服装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乔治·玛西亚诺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下面这颗椭圆形的粉色钻石,名为"粉红之星",重达59.60克拉,该钻石1999年,由戴比尔斯公司采于南非,经过两年的精心打磨,将其切磨成了椭圆形琢型。不过这颗钻石的原石重达132克拉,损耗将近一半,怎么想怎么肉疼。 这颗钻石在2017年创下了拍卖纪录,成交价4.9亿港元,由周大福最终拿下,加上相关的佣金,最终的成交价为5.53亿元。不过有趣的是,这颗钻石曾经在2013年十一月拍卖过,成交价是8300万美元,也创下了拍卖价的记录,不过后来买者无力承担如此高的价格,最终只能重新拍卖了。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下面是一颗梨形钻石,或者称为水滴形钻石,重达131.73克拉,并且迄今为止,最大的无暇钻石,这颗钻石在2013年5月于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最终的成交价为2670万美元。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下面这颗钻石为一个改良的梨形双面玫瑰切工,重量为35克拉,虽然与刚刚说到的钻石相比,重量小了很多,不过这颗钻石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04年的法国国国王亨利四世试戴,曾经被抢先在王后玛丽-德-美第奇的王冠上,这颗钻石在2012年进行拍卖,不过买主非常神秘,根本没有到达拍卖会的现场,而是通过电话拍走的,最终的成交价是970万美元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下面这一刻钻石,被佳士得拍卖行称其为让人"一见钟情"的钻石,为心形,重量为56.15克拉,颜色为D色级,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非洲之星"的一部分,最终的成交价为1100万美元。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不过这些花式切工见过之后,我相信大家一定还没有见过全钻石的戒指。这样的戒指对钻石原石的尺寸要求时非常高的,2011年,就出现了全球的第一枚全钻石戒指,是由总部设在日内瓦的瑞士瑞士沙维什珠宝公司(Shawish Jewelry)制作出来的,重量达到150克拉,颜色为E色级,净度为VS1,可以见到非常明显的几何棱角,当时的售价高达6800万美元,约为4.28亿人民币。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不过在今年的12月,一个合成的全钻石戒指即将拍卖,是由苹果首席设计师Jonathan Ive和一个澳大利亚工业设计师Marc Newson共同完成的,虽然是一个合成钻石的产品,但估价依然为15-25万美元,其所有的收益将用于艾滋病的防治事业。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说了这么多异形钻石的好处,那么如何进行选择呢?其实对于异形钻石的评价,依然离不开钻石的4C分级,不同切割形式的钻石,同样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寓意。

1、 椭圆形的切工,被称为钻石秀中"气场女王",是钻石琢型中较为霸气的一种,这类琢型的钻石往往是由于原石有着较长的形状,为了能够保留钻石最大的重量,而选择该琢型。该琢型有着较大的台面,能够很好的展现钻石的亮度,同时,其余小面与圆明亮式切工形似,同样能够很好的展现钻石的火彩。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该类珠型能够很好的显示出女士手指的纤细,尤其是当椭圆形的长宽比在1.33~1.66之间,最为美观。在西方人眼中,椭圆形的钻石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力。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2、 马眼形,又称为橄榄形,具有"琢型王后"的美称,两端窄瘦的线条,能够很好的将钻石的光线聚集,若钻石为彩钻,会让钻石的颜色更为集中,显得更为浓郁。选择这种切割,往往可以最大的保留钻石的重量,并且给人一种非常显大的感觉。这类钻石,意味着性格大胆、外向,做事有冲劲,并且心中明确自己的需求。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3、 水滴形:又称为梨形,与椭圆形切工一样,能够很好的展现出女士手指的纤细,不过最好的长宽比例在1.50-1.75之间。水滴形意味着柔情似水、温柔与坚韧,可以想象一下,一个水润般的女生,带上象征柔情似水的钻戒走进婚姻的殿堂,滋润地一定是倍增的,性格再刚毅的女生,配上水滴形的钻石,也会秒变温柔的新娘。不过,一般情况下,性格活泼的人,往往喜欢这种类型的切工。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说到水滴形钻石,具不得不提当年黄教主与杨颖的婚戒,选择的就是水滴形的钻石,重量为5.53克拉,周围有73颗副石加以装饰,估价在一千万以上。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4、 祖母绿型被称作为秀恩爱的利器,有着这样的称号,主要是由于由于克鲁尼当年送出的婚戒就是祖母绿型,价值为470万美元。祖母绿琢型其实属于阶梯琢型的一种,经常用在祖母绿上,能够很好的展示祖母绿浓郁的颜色,因而得名。这类切割方式比较古典,因此从内而外有着一种古典的美感,端庄典雅,具有深厚的内涵。由于该类琢型有着一个较大的台面,能够很好的展现出钻石的亮度,是最能体现胸有成竹的自信以及领导才能的气概一类钻石琢型。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下图就是克鲁尼女友晒出的价值470万美元的钻戒。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5、正方形的钻石,有一个更为浪漫的名字,那就是"公主方",也正是因为这个浪漫的名字,成为了很多男士求婚的最佳选择之一。这种切割比较干净、利落、简洁,并且给人一种简约大方的、朴实稳重的感觉。这类琢型用直线展示钻石的魅力与内涵,往往与男士的豁达、沉稳想吻合,而女士佩戴起来,也会给人一种刚柔并济的感觉,能够很好的彰显现代女性的气度。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6、心形钻石:被称为粉色浪漫的少女小甜心。心形本身在人们的心中,就有着象征浪漫与热烈的爱情,代表着我爱你。而钻石又是现代代表爱情最佳的宝石之一,自然是捕获少女芳心的利器了。所以心形可以认为是最甜蜜的形状,适合于仍处在热恋中的人们了。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好了,关于钻石的琢型,就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扩展阅读:

珠宝知识164:钻石选购篇(九):如何解读国际证书?

珠宝知识163:钻石选购篇(八):国内钻石证书中都写了什么内容

珠宝知识162:钻石选购篇(七):如何选择钻石的国际证书?

珠宝知识161:钻石选购篇(六)如何选择钻石证书(国内)

珠宝知识160:钻石选购篇(五):如何选购钻石的奶色与咖色?

珠宝知识158:钻石选购篇(四):如何选购钻石的克拉重量?

珠宝知识156:钻石选购篇(三):如何选择钻石的切工?

珠宝知识 155:钻石选购篇(二):如何选择钻石的净度

珠宝知识154:钻石选购篇(一):如何选择钻石的颜色

珠宝知识143:如何选择钻石的荧光?

珠宝知识114:钻石只有圆的吗?聊聊钻石琢型的发展史

珠宝知识121:钻石的荧光到底是什么?

珠宝知识120:有没有简易的方法鉴定钻石呢?

珠宝知识133:黑出来的高贵——黑钻石

珠宝知识125:钻石的奶色和咖色指的都是颜色吗?

珠宝知识112:经历苦难,方得始终——聊聊钻石的经历(二)

珠宝知识110:钻石坚硬吗?脆弱吗?

珠宝知识119:“钻石恒久远”与中国的“恩恩怨怨”


西安宝玉石协会手绘班(初级)简介

西安宝玉石协会高端珠宝手绘课程简介

西安宝玉石协会电脑首饰设计简介

2018年10月 西安宝玉石协会珠宝手绘设计培训班课程安排

我是艾昊,珠宝培训师,长期在这里为大家答疑解惑,如果你有珠宝方面的问题,欢迎私信、留言或关注。本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珠宝知识165:钻石选购篇(十):如何选择钻石的琢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0958-1146837.html

上一篇:珠宝知识164:钻石选购篇(九):如何解读国际证书?
下一篇:珠宝知识166:钻石选购篇(十一):如何选择钻石的镶嵌方式?
收藏 IP: 123.139.3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