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依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zyyhh 互联网与新科研,构建知识协作分享的新平台

博文

Web2.0时代给科研人员带来了什么?

已有 2819 次阅读 2011-7-9 10:5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人员, 团队协作, 科研在线, 知识分享


Web2.0时代给科研人员带来了什么?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主要还是在信息的获取、分析以及发布传播,进行知识的学习,组织、相互协作、分析,得出新的知识,然后对公众或者相关研究人员进行分享与传播。

在非Web2.0的时代,科研人员使用网络的途径主要有这么几种:

  • 通过图书馆使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的查询,然后借书,复印或者作笔记,这种还不属于互联网
  • 随着网络的发展,可以使用国、内外图书馆或者文献机构提供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查询,这时科研人员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查询知识
  • 当科研人员有了知识的结晶的时候,最早是直接投递邮件,靠邮政部门进行投递,后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绝大多数的知识都通过电子邮件来投稿
  • 在知识的组织与协作的过程中,也基本上是通过电子邮件的群发来完成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于科研人员,在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协作与组织、知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传播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Web2.0,云计算的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的形式与渠道,也受到了广大科研人员的欢迎,简单总结一下主要有这么几种:

  • 与科研相关的网络媒体的出现,科学网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主要以与科学相关的新闻、动态、科研观点为主,科研人员是其读者,这种过程与传播的媒体的本质上区别不大,只是知识的获取途径不一样,更加方便,更加迅速与及时;
  • 微博与博客,二者都是Web2.0时代的产物,博客一直以来,都被科研人员用于进行个人观点的发表与展示,如科学网的博客,微博在国内,大部分的时候也被用于与博客类似的功能,进行观点的发布,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但因其独特的形式,观点的传播要优于前者,也成为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广泛利用的工具之一。这两者的出现,对于草根的科研人员进行观点的发布尤其有利,所谓“消费得起”,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一种公平性;
  • 科研社区,这种的形式主要以专业论坛(BBS)、圈子、群组为主,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一些专业的社区的出现,如面向生物的丁香园社区的出现,以及科学网的群组功能都是其中的代表,这种科研社区主要按专业、兴趣来进行组织,相同专业领域或者具有相同兴趣的科研人员,在一块属于自己的自由地里,进行观点的碰撞、讨论,特定范围内信息的发布与传递,如专业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动态等,甚至是一些科研合作方面的一些沟通与交流。
  • 面向科研团队进行知识协作与分享积累的服务平台: 前面的形式主要偏向于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大部分是一种个人的行为,而对于一个科研团队的行为却鲜有顾及,当今的科研,主要还是以项目、课题的形式来进行组织与实施,极少是由个人完成的,需要整个团队的沟通、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甚至包括了整个科研团队里的一些知识的积累、管理,项目的组织、沟通等,此类服务平台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此类问题,这此中一个典型代表是科研在线服务平台,它基于云服务的模式进行搭建,用户注册账号即可方便的组建属于自己的团队(如:课题组、联合项目组、专业的兴趣科研团体),为团队成员提供了知识协作、知识分享、知识积累、项目组织等一系列的功能,完善的权限(隐私)系统与团队沟通体系,可以使用类似微博、论坛里的关注、评论、推荐等一系列的社化会网络的功能来进行团队内知识的沟通与交流,如果非要和前面的形式进行对比的话,那它就是一个功能更加全面、正式、严肃的群组或者圈子。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6059869.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7441-463230.html

上一篇:科研在线与科研团队的知识协作积累
下一篇:科学网的性能急需改进
收藏 IP: 117.79.232.*| 热度|

3 刘洋 董焱章 吕鹏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