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莎士比亚的作品。”讲台上的女老师对全班寥寥无几的同学们说,我后面的一同学没忍住窃窃私语道:“我一学理科的,给我讲莎士比亚有什么用?”这会窗外下着雨,刚推导完一个重要的公式,这意味着离发文章又进了一步。但突然间上面的声音进入了我的脑海,一下子把我拉到了大学的时光。
我大学是学材料学的,那时候我们的选修课得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毕业,而很多选修课则是文科,比如《大学语文》,《文学鉴赏》等课程。当时我选了《文学鉴赏》,当时选这门课的目的除了满足学校的要求之外,还想满足下自己内心的那个文艺角色。
给我们交这门课的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女老师,看上去也就三十岁左右,扎着马尾辫,个头中等,面容姣好。大学老师上课也得看脸,那位老师靠着这张脸也吸引了不少学生来上课。但大家也有清楚,一般到后面的时候,基本上也就没啥人了。但我,每节课都是必到的。
随着读研以及读博,很多社科类的书籍已经在书架上尘封已久,一天繁忙的在夸克和量子场之间转换,根本就无暇顾及书架上那些孤单的文艺气质。
“我一学理科的,给我讲莎士比亚有什么用?”这句话又激发了我对大学教育本质的思考。最近在回家吃饭的路上大脑总是不住地思考,很难压下去那根跳动的思维火苗。
“世人被知识压死,而智慧却少的可怜。”
E. O. Wilson一语道破了这个时代现存的困境,然而很多人给出的应对之策仍然是鄙弃智慧。
我们目前大学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为了在科技上追赶欧美发达国家而重视理工科,而把文学社科类的教育重视度降到了最低。就拿现状来说,理工科就业要比文科容易些,这也是导致大量的人选择理工科而不是文科的缘故。学生和家长们自然也会按照这个准则行事,在很多人看来写两行代码要比写两行诗词的实际意义更加重大。
人文教育的缺失不仅仅是在大学教育里,甚至在中小学就已经开始这种势头了。教师、家长和社会眼中的成绩至上让孩子们丧失了美好的童年,丧失了培养优秀人格的机会,并逐渐在繁重的家庭作业和题海中丧失自我。
最终,这种现象在大学就变的更加普遍了。学理工科的学生很少去触及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并坚信在互联网上一定可以找到人生的真谛。而这种现象的恶果就是很多大学生不善于交流、封闭、自我,最终会因为一点点的矛盾而发生流血事件。
法里德·扎卡里亚在他的新书《捍卫人文教育》中认为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
大学教育可以功利,但不可以急功近利。
目前很多大学以自己培养了多少富豪为骄傲,但在学生看来这却是一件极具负能量的事情。大学应该以注意基础教育为根本,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宣传只会让学风变得越来越浮躁。当那些从事数学、物理、生物等基础研究的人若是无法静下心来做自己的研究,那么我们科研的悲剧就要来临了。
所以在加强近代科学等基础教育的同时,人文修养的教育也不可缺失。毕竟人文科学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人文学科在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上起到很大的作用,这点在职场上尤为明显。
哈佛大学的劳动经济学家劳伦斯.卡兹说:“在21世纪的经济体系中,宽泛的人文教育是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他认为纯技术的回报已经趋于平衡,所以如何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与协作是提高报酬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我认为,一个人文专业的学生,如果对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或者其他学科也颇有研究,就会很有价值,在职场是会有很大的灵活性的。”卡茨说,“但在我看来,你必须‘脚踏两只船’,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或者是计算机专业、生物学专业、工程学专业、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如果正经八百地修过人文和历史课程,也会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科学家、金融专业人士、经济学家或者企业家。
为何我们会被转基因的安全性所困扰?为何雾霾会像幽灵一样在我们身边挥之不去?为何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会把我们正常的细胞诱变成癌细胞?
面对这些问题,纯粹的科学技术无能为力,我们必须借助于具有人文情怀的公共政策来辅助。在政策领域,我们人类必须做出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决定:是否允许修正人类生殖细胞基因。人类生殖细胞基因修正或许可以消灭特定种类的疾病,减少痛苦,让我们的后代更聪明、更美丽。但它同时也会改变我们这个物种,会让富人有机会炮制出犹如超人的子女。这真是既令人振奋,又透着恐怖。
要权衡这类问题,监管者不仅要具有一流的科学素质,还要具有一流的人文素质。毕竟,早在3000年前,荷马就提出过类似的问题。
在《奥德赛》中,美丽的仙女卡吕普索向奥德修斯许诺,只要留在她的岛上,他就可以长生不老。跟仙女有了一段风流韵事之后,奥德修斯最终拒绝了这个提议,因为他思念自己的妻子佩涅洛佩。他拒绝像神一样永生,选择面对人类必须面对的痛苦和死亡。
现在人生活不幸福的一大主因就是无法跟周围的人很好地沟通,而经常涉猎文学对提高人的情商大有裨益。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过的五项研究表明,比起阅读非虚构类作品或者通俗小说的研究对象,阅读文艺小说的研究对象能够更好地评估照片上的人处于何种情绪之中。文学似乎提供了与人的本质有关的课程,帮助我们解读周围的世界,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相处。
除此之外,文学还可以架设起理解的桥梁。托妮·莫利森帮助整个美国理解非裔美国人的生活;裘帕·拉希里阐明了移民群体面对的种种矛盾;卡勒德·胡赛尼打开了观察阿富汗的窗口。
我们国家目前大学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极容易走入急功近利的误区,不论是学生还是教授都想着如何用极少的投入就获得极大的回报,而不时被爆料出来的论文抄袭不仅仅是急功近利的恶果,更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体现。
总而言之,在当下这个时代,学习编程和统计学固然意义重大,学习历史和文学同样十分重要。
上大学的时候,一到夏天,南方的天就热的难受。虽然斜阳已西,但空气的温度丝毫没有下降的感觉。这时候坐在教室里边擦汗边等待来上选修课的老师,选这些课以及看更多社科类书籍的目的就是不让自己仅仅变成一个只会变成求解方程的Geek。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小小的文艺角色,你必须得满足她。
而大学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学生掌握基础科学知识,更是让学生变成有血有肉的人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4: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