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chaodo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chaodong

博文

[转载]把握前沿 开拓思路 促进交流 加强合作——“昆虫分类学讲习班”第一讲成功举办

已有 2201 次阅读 2023-4-27 15:48 |个人分类:昆虫分类区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把握前沿 开拓思路 促进交流 加强合作

——“昆虫分类学讲习班”第一讲成功举办

原创 杜诗雨、张峰 昆虫分类区系专委会  2023-04-27 15:45 

2023426日晚上7点,“昆虫分类学讲习班”第一讲如期举行。讲习班以线上的形式召开,腾讯会议和哔哩哔哩(bilibili)进行全网直播,参与人数达680余人。本期的主讲人是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张峰教授,特约嘉宾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朱朝东研究员和白明研究员。

WechatIMG10.jpeg

讲习班海报

讲习班由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分类与水生昆虫学实验室和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以昆虫形态学、分子系统学、化石分类相关领域前沿、主要分析操作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进展和实操讲解为主要内容,旨在碰撞思想火花,促进学科交叉,推动昆虫分类进展。朱朝东研究员致欢迎辞,高度赞扬了讲习班的举办对掌握学术前沿,开拓思路,激发灵感,互相了解,取长补短,期待讲习班促进同行合作以及推动昆虫分类事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在讲习班的开始,张峰教授从“了解领域前沿”、“启发科研思路”、“促进交流学习”、“加强团队合作”等4个方面强调了举办讲习班的初衷和目的。围绕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讲习班将结合当前主流分析手段和研究方法,定期开展包括“实验操作”、“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数据分析/处理”、“背景知识了解”、“新技术、新方法”等几部分的培训内容。指出讲习班的培训对象主要针对研究生,每次具体的分享内容以博士后、研究生为主导。期待并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同行们可以积极参与分享和学习。

WechatIMG11.jpeg

张峰教授介绍讲习班背景和规划


接下来,张峰教授就分子系统学相关内容:什么是分子系统发育学、分子系统发育学可以做些什么、前期准备以及最终实现的效果和目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他强调了分子系统发育学的重要性和准确性,希望通过讲习班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初学者快速、熟练地掌握各种分子分析软件、熟练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构建准确的系统发育树,为解决昆虫分类学等问题提供有力证据。

WechatIMG12.jpeg

张峰教授分享分子系统学相关内容


本次讲习班激发了各位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性,白明研究员、王宗庆老师、乙天慈老师、陈华燕老师等众多老师、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对讲习班的举办提出了很多想法和建议(后附问答/交流)。

朱朝东研究员做了总结,感谢支持本次讲习班的各位老师、同学以及同行,也对本次讲习班表示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几点期望:1、做到线下线上相结合,尽量满足大部分学者的需求(要具有一定的动态性),把生物分类学、生物系统学学术体系中相关内容讲解清楚,同时让大家可以享受学科进展所带来的乐趣;2、运用当前科技手段,详实的记录每次讲习班内容,方便大家回看以及存档记录(及时整理录屏、文字等相关内容);3、在讲解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需要引导大家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4、夯实基础,做到系统地去学习;5、鼓励青年学者多思考、多提问,给年轻人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或平台;6、互帮互助,不仅要做到“人多办好事,人多办大事”,更要“创大事”,进一步提升中国昆虫分类学的水平。希望接下来举办的讲习班能够圆满完成。(文末有相关视频及PPT下载链接)

以下是整理的问答/交流内容的文字版(供大家参考)

Q1:关于后期视频,是否有合适的网站或者链接可以供大家回看?

A1:关于后期录制的视频,我们一定会及时整理,并上传至Bilibili等网站,供大家回顾。此外我们也会考虑多平台转载(慕课、语雀、钉钉等)。最后,我们还会将讲习班的内容整理成文,并分享相关PPT,及时发布,供大家参考学习。

Q2:对于野外采集的物种,如何联系到相关专家进行物种鉴定?

A2:除了昆虫分类学讲习班外,我们还有一个昆虫分类100讲的公益课程(包含了全部类群),可以通过分类100讲来了解相关类群的研究。此外,我们会考虑整理一份动态的、实时更新的,囊括了各类群研究方向的专家/研究生,或者爱好者的联系方式,方便大家联系交流。

Q3:是否可以考虑在分类圈内举办定期的博士交流论坛,由老师来组织,以地区或研究类群进行划分,让年轻人可以深入的进行交流和学习?

A3:这个想法非常好,可以进行尝试,在接下来的区系会议,或者在网络上组织学生们/年轻人的专场,让大家尽情的交流学习,互相成长。并且,讲习班内容的分享主要也是以年轻人(学生)为主,不光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拓展知识面,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Q4:讲习班到底“讲”什么?“习”什么?是否可以通过知识传递(教学)、分类知识的应用(各类人群对分类知识的需求)、昆虫分类学讲习班或100讲的学习来培养专业的分类学人才?

A4:这是个非常不错的建议,对于讲习班“讲”什么,“习”什么会根据大家的需求,合理安排,让大家尽可能学到自己想学的。也希望可以通过各种讲习或培训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平台,努力去培养专业的分类学人才,为未来的分类学事业添砖加瓦。

Q5:对于分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缺少公共平台去快速联系研究某些感兴趣的类群的学生,以及昆虫分类相关的科普活动。是否可以考虑构建相关平台或组织相关活动,从而提高大家对于昆虫分类的兴趣?

A5:关于一些科普活动或公共平台(公众号),在不少城市、地区已经变得很普遍,有很多现有的资源,但可能缺少宣传。今后可以多关注、多参与,提高影响力。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考虑今后创建每个研究类群的老师和学生的联系方式,并不断更新,方便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学习。

相关资料回顾/下载链接

讲习班(第一讲)视频回看:

https://space.bilibili.com/319699648/channel/seriesdetail?sid=3240541

PPT下载:

https://pan.baidu.com/s/1KyNNNf8bj3-JzV2vUN5tJw  提取码:0426

文稿 | 杜诗雨

审核 | 张峰 朱朝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6560-1385999.html

上一篇:杏花落,桃花开 - 春季王家园补充巢管
下一篇:关于召开“中国昆虫学会第十八届昆虫分类区系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第二轮)
收藏 IP: 111.197.2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