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世界读书日暨北京书市《家风》大家谈中的八分钟讲演
各种观众:
大家上午好!
由于我是今天十个讲演者中的最后一个,所以有幸听到了前面九位讲演者的精彩报告,也同时观察到观众席中的一些反应。这样就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地方,容我一一道来。
一
这个活动九点半刚开始的时候,我发现在座的孩子们是根本稳不下来坐不住的。想来也是,十岁左右的孩子,能够让他们坐上一个多小时听这么多大人说如此正统的话,那还是比较累的——这是无法抑制住的孩子天性。我们今天在谈的“家风”是教育的产物,其实,家风的内容里面某些是符合天性的,但是一定也有些是抑制自天性的内容,那么,当身处童年时代时,就无法直接接受了。所以,我就听到身后的奶奶跟孩子们说:“别吵闹,你就当是在自己学校里听校长讲话一样。”听完我就笑了,其实,今天这样的场合,奶奶说的也没有不对,但是孩子做的也不能说错,这只是大人和孩子不在一个交流平台而带来的冲突或矛盾。
好在一个半小时过去,孩子们多忍不住,出去到书市溜达了,剩下的多数是奶奶或者妈妈了,喧闹声少多了,我们可以就家风的一些问题展开更多的交流。
二
我家有三个孩子,我经常有机会目睹他们之间的三国演义,现在看来,有些是天性所为,有些则和家庭教育有关系。
比如,姐姐在准备和弟弟玩的时候,就会刻意选择大弟弟,而故意把小弟弟闪到一边,最好他不知道这个事情才好,因为小弟弟除了添乱,根本和大孩子玩不到一块去,只是累赘;而当两个弟弟在一起出现冲突的时候,一般情况是弟弟要抢哥哥的东西,而哥哥自然是不乐意,就三拳两脚把弟弟撂到一边去,而此时姐姐发现就会来主持公道了,她所做的就是从大弟弟手里把东西抢过来交给小弟弟,结果自然是小弟弟先哭,哥哥再苦,姐姐再被大人训哭,差不多就是这样的结果。我就开始反思了,究竟是我们家的家风不好呢?还是儿童天性使然,与后天的家风训练并不关系?这其实是很值得思索的问题。
很多家长发现了自己的孩子有诸多问题,可是却找不到入手进行培育的落点,这往往是分不清问题的原因何在?有些由父母本身的缘故,比如你不读书却要求孩子读书,你不努力学习在玩手机看电视却要求孩子能坐得下来好好复习功课,这怎么可能?而如果你想让孩子们乖乖的听话,安静下来,这却是在违背天性,尽管你自己是安静的,觉得好像是在给孩子言传身教,但这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三
“家风”首先是大人的事情。刚才讲演的嘉宾里,有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也有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以及中学的校长和老师,都讲了很多关于怎样培养更好的家风问题,多数提到了要言传身教,的确如此,孩子良好习惯和风尚的培养当然是父母乃至祖父母的行为和习惯所引领的。
中国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值大概是全世界最高的,自己没有做到的事情,没有获得的身份地位,都要求孩子要获得。这也不是家风的培养,而只是目标管理,让一个弱小的不知道未来和社会为何物的孩子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与义务,而我们自己就只是把角色放在督促、评价的位置上,其实很不公平。
家风培养是品质性情、风尚风气,更多要靠熏染,而不是督促,实现路径漫长而不可控,要靠的是大人长期一致的行为。
四
家风不能靠教而得之,靠的是今天明天和后天,一年两年和十年,一贯制地把优良行为和品性坚持下去。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踢猫效应”,说的是如果大人在外面受了委屈就会把火发在孩子身上,孩子比较弱小,无法在人这个对象层面上发泄自己莫名其妙得来的委屈,就会发泄到猫身上,“踢猫”的事情也就会发生了,同样的,猫就会把火发在老鼠身上,以此类推,最后,整个系统得到的全是负反馈,尽管这些反馈不见得最终反应到释放主体的个人身上,产生戏剧性结果,所以往往是很无聊的。
而对于我们中国而言,如果没有“踢猫效应”,大人即便在社会或单位上受了些委屈也不要转移,那么,家庭的环境总是温馨而美好,国家或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大体如此,机构、单位、行业、领域、区域的环境自然会越来也积极向上,越来越美好和谐,得到了大量的正面反馈,我们身处其中自然也就更幸福,而这,难道不是我们想要的吗?
家风,无比重要,又需要缓慢的积累过程,但是,因为其后果又影响过于巨大,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啊!
谢谢大家!
【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陈安看世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