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之前从来没有看过全本的京剧,这一遗憾现在终于不再有了,因为我看过了新编历史剧《屈原》,而且效果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
一
屈原,春秋战国时代唯一一个能以文名的官员。且由于其政治上的悲剧角色,使得后世居然有了以他为纪念对象的节日——端午节,这就非同一般了,要知道,连孔老二这样的更高级别的历史人物都没能享受到如此待遇。
当我们审视魏晋时代的文学家时,我们会发现也就陶渊明还算过得去,其次就是曹操。
但是,春秋战国时代出了各类人物,但是多是思想家,文学家则微乎其微,屈原是唯一拿得出手的。
二
但是,大家怀念屈原,却更多是因为他的遭遇,后世太多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了,每个人都要有某个模板而自比,恰好屈原又满足了这批人的需求。
对于鲁迅这个永远的不合作者而言,屈原的价值就没有那么大了,仅仅是个可怜的“欲帮忙而不得”的人罢了,鲁迅先生的眼里,这样的忙也是可以不去主动帮的,难道在报纸和书上骂骂人就不能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吗?
三
这部新编京剧里的《屈原》应该有郭沫若先生当年话剧屈原的影子,但是,京剧终究爱是比话剧的表现力更强大了,因为唱腔拉长之后能够体现更为复杂的情感,话剧只依赖语言和辅助的技术手段,毕竟显得单调了些。
所以,看了更为多面表现手法下的京剧《屈原》,我还是让自己感动了一下。
第一场是屈原、渔父、靳尚的对话,关于“水至清则无鱼”的内容,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我至少是看到过至清水里的鱼,在山间小溪,在蔚蓝的近海。
接下来是楚怀王时期实行的所谓“美政”——对内除弊,对外合纵。然后是合纵各国使节的来访,以及张仪作为秦国宰相到楚国的连横游说。屈原苦口婆心,终于使得怀王动心。
关于合纵连横,我们可以从欧洲局势就可以看到一些端倪,德国就是欧洲的强秦。这样的局面只有有多个利益体就会存在必然的问题,而解决策略也大致一样。
我在看《鬼谷子的局》一书时,发现苏秦在为秦国谋划时,策略和张仪的一般无二,都是连横,远交近攻,就笑了,即便历史并非如此,但是重复时大约也就是这样吧,在战略家那里,本质是大差不差的。
但是,就总有弱国被蛊惑的,正如即便模型简化为三国时,孙权也会用吕蒙攻击了关于夺取了荆州一样,楚国实力不如秦国,但是却愿意为了张仪许诺的六百里人背叛合纵盟国。
历史在不同地区和时间段里不断重演。而聪慧如屈原者一国能有几人?
饰演楚怀王的是花脸,倒也合适——花脸有时候就是代表的有勇无谋之辈。
后来怀王就上了战场,成了当时名将白起的俘虏,有趣的是,《屈原》里面专门设计了一场武戏,就是围绕白起为中心演出的,最后,白起的身上有了类似于神祗的七彩光芒——战神嘛,值得拥有。
四
戏里还有在楚国入狱的屈原,在秦国坐监的怀王、在宫中类似于自我监禁的南后的一场三人戏,相互完全的隔离,但是命运却似乎有那样的一致。
我就看着他们三人移形换位,各自用感慨唱腔交换着对于命运的感悟,两个男人的镣铐与一个女人内心的锁链在一场戏里不断循环交织,观者无不动容。
唱词则极尽华丽与忧伤,大约把楚辞章句里面很多优美的东西都吸收了进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