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首次在微信上弄了两首歌,就是本篇博文题目里的那两句,所以今天上它们主要是因为“且行且珍惜”这句话成了全国性的事件,其实原本挺好的一句话。
国人有把一切好东西迅速泛滥化的能力,现在“且X且珍惜”都成了造句游戏了。
当然,马伊琍姐姐和文章弟弟本来就是来娱乐大家的,我们跟着娱乐娱乐他们俩也没啥不对。
————————————
两首歌里,我更喜欢《真爱一生》(http://v.ku6.com/show/orVhgxCw49FSabAqryAX7Q...html),因为里面的教堂音乐味道。
有时候俺很容易把唱歌的人和写歌的人混淆,总觉得唱的人差不多也就可以等同于写歌的人,虽然每每查完具体的信息后发现其实并非如此。而《真爱一生》也是这样,并非是张信哲做的。
之前看过张信哲的小传,知道他小时候是在教堂唱诗班混过的,而唱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自己的声音无限细化、纯真化,以表达出对上帝的崇敬之情。而且,我怀疑唱诗班的老师在教大家的时候也会侧重提到神情也要做出无限向往的样子,这样,声音与神情一致,唱诗的效果肯定就是“极好的”。
尽管歌不是张信哲写的,但是联系到他小时候做过的事情,总让人怀疑者这歌是个当年的教堂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或者,写歌的人竟然就是照着张信哲写的。
《真爱一生》里面写到了悲伤快乐,也写到了宽容,写到了洗尽铅华,写到了具体的“午后的温暖”,都是阳光普照,走出阴霾走进光明的意思,如此叙述的方法很宗教情怀。
————————————
之前说到宗教音乐,我一下子想不到很好的声音,就会拿萨拉-布莱曼来说事,虽然我其实知道教堂里的声音很多和她一样,都是纯净而细小,就象怀着无限情感对上帝诉说又怕打扰了他老人家的清梦一样。
那一次,在罗马,中雨,我和我爸爸走到了许愿池处,避雨就选择了眼前的一个教堂,因为雨有下个不休的意思,我们就只要在教堂里静静地等待,而当时整座教堂就充满了如此细小而纯净的声音。那一刻,我觉得好像布莱曼的声音其实是可以成批复制的,只要有了基本的天分,然后有高高入云的教堂顶,嗯,就差不多了。
有了这样的声音环境,人也从内心到外在都静了下来,觉得就这么无限地坐下去也是可以的——音乐的力量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还有一次在巴黎圣母院游玩,正好教堂核心区在举行复杂的不知道什么仪式,一男一女的二重唱,法语,完全不懂,但是我也能听醉了。就这样,从外围的游览道路到核心区,被这些显得神圣的声音引导,最后愿意选择在那里静听。
再往更早回顾就是在香港的时候,华人教堂的普通话讲道我也听过若干次,也会跟着唱歌,印象一直到现在的就有一首《空谷的回音》,意思当然很宗教,用空谷回音在寻找自己的心的过程比拟人寻找上帝的过程,第一段歌词还不错,调子也很“真爱一生”的,很优美。第二段耶稣就出来了,我当然不喜欢,就没再继续记它。
————————————
说得再远点,西方的很多文化艺术都是因着宗教而引发的,包括米开朗基罗,甚至达芬奇的东西,都和宗教有莫大的关系,宗教从某种意义上促生也保护了这些传世作品,除了宗教间冲突时会有这个宗教干掉那个宗教的生物的现象出现,在同一个宗教总还是能敬畏般地面对这些艺术品的。
事实上,但丁开文艺复兴第一轮高潮的诗集《神曲》也是以宗教为背景展开的。
所以,对于宗教,我们这些无神论者可以不喜欢它,但是要知道它对于文化、文明、艺术的价值与作品,也许对于科学的产生也还是有些积极作用,而不仅仅是把布鲁诺烧到鲜花广场上这样的事情。
————————————
此外,“且行且珍惜”是一边走一边珍惜的意思吗?
是不是能和“边走边唱”对应一些呢?后面这个被一部电影用去做了名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4: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