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一篇博文后的评述中,某人写到:“如果某博士在郁闷中爆发,做出登堂入室的成果,你们又能咋说?”
我回到:郁闷中出英雄,出政治家军事家,韩信的胯下之辱之类,但是科学家有郁闷中猛出科学成果的吗?也许有而我不知道的,请列举。
——————————————
激情情绪下容易出艺术作品,不管这激情是愤怒还是爱情。但是,科学成果多是理性的结晶,是内心平静而生活悠闲中突然出来的。陈景润尽管工作和生活条件很差,可是,一方面大家都差不多,另外一方面,在演算证明的过程中,他是兴奋的,情绪整体而言是正面的,积极的。
德华兄的那篇“富二代更适合做科研”的博文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其实是的,在苦闷和或拮据中科研,很多奇思妙想根本就没法生出来,尤其是看文献的过程就是一个品尝积累和体味失败的过程,兄弟们想想,难到看文献的过程不是在“面对别人已有而自己尚未达到的成功”吗?如果再联想到自己还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气就不打一处来,做很好的科研?算了吧!还是抓紧多弄几篇文章发表发表换来房子、票子、孩子再说吧。
牛顿当年的科研也是如此,他每每在和别的科学家比赛智力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胡克你那两下子怎么能和我比?莱布尼茨你个德国佬还想抢走我的流数法?做梦去吧,这就是我先想出来的东西!等等。
而当爱因斯坦找了份专利员的工作却做了很漂亮的理论物理成果之后,听着“相对论只有2个半人真懂”那才是其喜洋洋者矣!而广义相对论之后也许就有他11个女人的功劳,第12个是小曾?
长期郁闷不是说不会出成果,会出的,论文会有一堆,但是,俺们猜测:里面的创造性怕也有限。
——————————————————————
俺们自己在博士刚毕业后的2、3年就属于“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他母亲的,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其实只是为稻粱谋,郁闷!但是啥像样的东西都没做出来,后来当了副研究员,有了一支6个人的小团队,才开始兴奋起来,俺到现在都觉得得意的工作都是这个时期出来的。
也所以,如果雇佣了年轻人做科研,就应该让他们顺利地在心理和生活上度过“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郁闷期,这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基本责任。而目前中国的现状是..........................我不说了。
想让人郁闷着还能出大成果,你脑子没病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