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论文和申请书喜欢使用的“基于”一词......

已有 15531 次阅读 2008-10-3 12:14 |个人分类:专论—管理学论稿|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发现有很多的论文、申请书等都是以“基于”这个词开始的,自己好像也写过类似的文章(自嘲一下)。“基于”一词为什么广受大家青睐呢?觉得有点奇怪,想了想,好像又不觉得奇怪了。
  
  人们在做自己专业内的研究时,有时候会用到领域内或借用其他领域的方法(方法论),后者往往是一套比较完整的东西,由于研究者在自己的论文或申请中采用或准备采用这套方法,而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亮点,也就是说,除了采用了这套方法外,也并无其他方面的创新之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或申请者就认为应该把这些方法放到自己的题目中去。于是,就“基于”该方法做了一个领域应用。从整体所占的比重来说,方法和具体领域应用这两者在整篇论文或整个申请中的地位差不多。

  其实,大家可能会发现,我们从前在很多情况下更多地会使用“某某方法在某领域中的应用”这样的说法,这和刚才那个“基于”又有什么区别呢?
  
  按照我的理解,如果仅仅把别人的方法拿到自己的领域中来应用一下,那么使用“某某方法在某领域中的应用”这样的句式是恰当的。这里,作者或申请者往往对于该方法并没有任何创新,只是将其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而已。
  
  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仅仅把别人的方法拿来用一下,论文或申请书的创新性就显得非常不足了,倒象是在做一个大作业一般。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就开始在名词上动脑筋了。如果是基于某个方法来做本领域的研究,对方法本身要有先理解再创造性应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应用某方法在自己的领域,就会显得好看了不少。仅仅通过名词上的一个改变就能对论文或申请书的撰写起到脱胎换骨的作用,这个就太合算了。
  
  这个恐怕才是“基于”一词越用越多、越用越滥的主要原因。
  
  在我看来,如果你的研究是基于某某方法论的,那么,应该在该方法论上有所创造,或者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内应用时遇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而必须对该方法有所改造,而不仅仅是把人家的方法在解决你的问题上做个“大作业”。
  
  于是,对方法本身的改造才应该是“基于”一词使用的主要特色。
  
  总结一下本文:
  
  1,“基于某方法”和“某方法的应用”涵义并不相同。前者要对该方法有所改造、改进、改善,后者则仅仅是将别人的方法应用在自己的领域,对于该方法本身并无任何贡献。
  
  2,当“基于”某方法的时候,要研究该方法在你所在领域的适应性。我相信,一般都会有其不适应的地方,这就需要借用该方法的人有能力理解该方法的本质,并在本领域有所创造性应用。
  
  3,我们不要以“某某方法在某领域的应用”这样的文章或申请题目为耻。事实上,能够把一套方法在自己所在的领域用好就不容易了。
  
  4,坚决反对那些“假基于”,貌似理解了人家方法的本质并有所改造,但是实际上却仅仅是个简单应用,其档次还不如直接使用“某方法应用”为题目的论文。
  
  根据我的知识,发现很多论文和项目申请书就是“假基于”,甚至有些人对该方法还没有理解透彻呢,就开始“基于”了。
  
  做研究还是要实事求是,华罗庚先生把项目管理中的关键路径法用到了极致,而这个就是纯粹的应用,根据华先生弟子的说法,统筹法是“把人家的项目管理方法通俗化”,这并不丢人,而是对方法的一个极大的推进和拓展。
  
  我们要多做“深度应用”的工作,而不要追求从方法上做什么“假更新”,而实际上可能他连方法本身都没弄明白呢。
  
  以后再看到“基于”一词,我们要警惕,如果没有看到本质性的改造,建议改成“XX在X领域的应用”这样老实的文章题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41261.html

上一篇:科学网的网友——为了化虚为实以及化敌为友——聚聚?
下一篇:《南游记》之十九——悉尼歌剧院:艺术的、科学的、抑或工程的?
收藏 IP: .*| 热度|

2 李宇斌 刘玉平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