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清明时的那场雨,细也寻常 精选

已有 4754 次阅读 2010-4-9 19:31 |个人分类:情论|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最著名清明诗的起首一句,不管是不是杜牧的诗,都没有关系,都是名句。

  名句不是不可指责的。

  传说里的王勃死后每天在坟墓里吟咏他的《滕王阁序》,终于附近坟墓里的一位老秀才受不了了,高声断喝:你牛B啥呀!就你天天说的那两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完全可以写成简短点且能够反映意思的“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

  你个没才华的王勃,还“与”呀“共”呀的,真是罗嗦。

  自此,王勃的坟墓里再无动静——诗人还是知趣的。

  同样,甚至在民间更为知名的《清明》一诗,也一样有人说,可改为五言绝句——

    清明雨纷纷(“时节”二字要了无用)

    行人欲断魂(难道行人会不在“路上”?)

    酒家何处有(本就是问句,何须再借问!)

    遥指杏花村(也许牧童,也许村姑,甚至老妪,都不影响大局)

  当然,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可是,如果一篇文章一点罗嗦也没有,全是最精炼的字的集成,会少了很多韵味,多得那字从意义上说是多余,不过从语韵上说,是必须。

  在清明的意向里,纷纷的细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清明本应有泪,而泪飞自应该做倾盆雨的。

  倾盆雨倒不见得,细雨也许更加增添了魂梦无处依托的状态,和亡人去世时那段悲戚的日子相比,清明应该相对寡淡些了,所以,细雨蒙蒙倒贴合了怀念的心情,而怀念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遥远,因为需要纪念的人也许多少年前远去的,那情就不再浓得化不开了。

  关于祭奠,除了一些偶然听闻到的故事,我记得比较清楚的金庸先生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里陈家洛对香香公主喀丝丽的那一段,“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没念及无比纯真的香香公主为了爱而成为政治牺牲品的悲剧,再想想把所谓复国作为毕生追求不惜奉献爱人的陈家洛,无法不让人为之洒泪。

  我在2003年的清明节写了一篇纪念爷爷的长文,我认识的华北电力大学的一位小朋友说:这篇文章属于文学作品的范畴了。而也有读者留言,说那是陈老师最好的一篇文章。

  其实,最好云云,只能算是抬爱了,有了基本的文字表达能力,加上真情存于文中,是容易感动人的,感动人的首要则是感动自己,记得我当时在办公室写那篇文时,泪也哗哗的.....

  之后,我再也没有敢于在清明的时候写这类文章——自己的心受不了那折磨,某次,想写一篇怀念我姨妈的长文《那星星依然行走在遥远的夜空》,未写泪先垂,就放弃了,后来要写纪念我奶奶的文章,也终于放弃了,其实,我母亲因为奶奶没有在我婴儿时期拿出时间看我而一直耿耿于怀,我自己和奶奶也并不亲,可是即便如此,这类文章还是不敢去写了。

  感情丰富的人,爱和恨都一样浓烈,所以,自己也容易被感情的事情所扯动。听那《当爱已成往事》,感喟于张国荣先生低沉的嗓音和情怀满腔的表达,觉得比李宗盛先生的慌里慌张地与林忆莲女士合唱要效果好很多。

  ——是啊,你又何必再去苦苦追问我的消息——

  ——那是因为我还有梦,依然将你放在我心中——

  听朋友讲过一个女人的故事,她会在一个纪念日去往八宝山,对着一山的树和空寂的山谷带了肃穆的神色怀念以前的恋人,而因为早逝,终于没有能够成为她的夫君。而这样的祭奠却只能偷偷进行,在悲戚的同时还有所谓传统道德的压力。

  就更加唏嘘了。

  想想人生真的不过如此,你会为别人的消失而去品味清明节的哀愁,而也许某一天,别人就在怀念你了。世界的轮回在不断演进,每次皆有不同,而每次又没有不同。

  2010年的清明节,雨在黄昏时候落下,且是细雨,第二天上班时电梯里遇到同事,我先说:昨天没想到雨还是如期而至了,他笑笑道:是啊,这五六年了,雨虽然每次都不大,但是总还是下了的。

  就沉默了,为这场命定的雨,也为一些值得怀念的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310435.html

上一篇:王蒙:能算是一个小说家吗?
下一篇:俺们心下暗自向往的奢侈生活
收藏 IP: .*| 热度|

15 武夷山 孟津 曹广福 罗帆 曹聪 吴渝 张焱 吕喆 赵宇 苗元华 侯成亚 唐常杰 左正伟 柏舟 FighterOne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