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鄂游记】来碗热干面

已有 3935 次阅读 2009-11-13 05:54 |个人分类:论游—走遍中国|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来到武汉我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就是热干面。

??我在山东大学读硕士的时候就常听同宿舍的湖北人阿黄说到热干面,他还放过这样的狠话:如果哪天是失业了,我就到街上去卖武汉的热干面去。这就是我对武汉热干面的第一认识,知道那一定是种很值得尝试并可以作为最后的谋生底线的一种技术手段。

??到了北京之后很久我才发现一家湖北饭馆,那还是在2001年,我为Shopping猫去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办理护照,发现在街对面就是家湖北的参观,进去后发现主食里有热干面,5块钱,也不算贵,就要了一碗准备尝尝。

??面端上来的时候Shopping猫抢先吃了一口,结果认为不好吃,就全部转给了我,我吃了一下,发现也很一般,不过,本着不浪费的基本原则,还是把它全吃完了,考虑到我个人喜欢吃面条,所以,应该说也没有太困难。

??但是,这一次的吃热干面却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那次有点过于匆忙而没有细细地品位的缘故吧。

??第二次吃热干面就是在我现在住的地方附近的一家叫小石灶的饭馆了,进入发现有价格适中,然后又一次惊奇地发现了热干面这个东西,看来湖北的餐馆在北京真不算多啊,虽然有九头鸟、九头鹰啥的,但是感觉还不如小石灶这样的湖北味地道些。

??这次的热干面感觉比第一次就强些,我在碗里不断翻腾热干面,看着麻酱逐渐变得均匀,面一直温着,觉得很神奇。这大概就是热干面的一个重要特色吧。

??从青岛到达武汉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我到达宾馆的时候觉得有点饿,而此时武汉这边接待的也没有说还有晚饭,我就到宾馆附近的小街胡乱溜达,看到街边有很多小吃摊,过了一个我就问一句,有热干面吗?最开始说的还是“来碗热干面。”结果老是得到“晚上没有”这样的回答,只要转成问句,结果还是没有。

??我走累的时候就不想再问了,胡乱坐到了一家小吃摊前,要了一只小螃蟹(便宜地让我生疑)5元,花生和毛豆一盘(3元),我又要了碗一般的煮面条(好象也是3元),就戴了一只一次性塑料手套吃起螃蟹来,以便蘸醋一边咬螃蟹腿,倒是越吃越有味道,于是,又要了一只小螃蟹。

??摊主是个40岁左右的女人,看到我吃得很有劲,就过来和我攀谈了几句,说她是个下岗工人,没有办法才来晚上练摊,日子过得有点艰难。

??我吃的面条其实是另外一个摊位的,那人在我吃完付钱后还过来问了问我对面条的感觉,我说,“如果是热干面就更好了,我现在特别需要热干面。”

??第二天是学术报告,我没有时间出去,第三天去了襄樊看诸葛亮躬耕的地方,第四天的早晨才有机会去黄鹤楼,此时我也才有机会吃到武汉的热干面。

??是个显得有点脏兮兮的小店,门口一个胖一点的大嫂在对着外面可能进到小店的客人招揽着,我却不属于需要招揽的,直楞楞地就进去了,然后就喊了一句“热干面有吧!”立刻得到了肯定的回答,然后,胖大嫂对着里面的操作间就用武汉话喊了一句,“一碗热干面。”然后随手向里面扔了一个一次性的纸碗进去。这样的小吃店运作模式让我很惊奇了一下。

??胖大嫂还担负着重要的收费员的职责,这间店面也就20平米的样子,里面的地面凹凸不平,并排摆了几张油质麻花的桌子和一些散乱放置的椅子,我随手拉了一张就坐下了,等着热干面好了之后服务员叫我。

??还没有等3分钟呢,已经好了,于是,我过去拿起服务员从热腾腾的大锅上方递过来给我的一个看上去并没有热气的纸碗回到自己坐的位置,热干面的本质在于上面那层酱,我不断地翻腾里面的面条,然后就看到有热气不断地冒出来,一会又沉寂下去,等吃下去几口再重新翻腾的时候发现里面还继续向外冒热气,也许保持热度(即便是热度缓慢递减)就是“热干面”所以得名吧。



游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270642.html

上一篇:【辽游记】大连留踪
下一篇:【闽游记】福州的猫仔粥与佛跳墙
收藏 IP: .*| 热度|

1 罗帆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