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再说这些年春节晚会的歌曲

已有 5392 次阅读 2009-2-4 23:24 |个人分类:艺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我们家的电视是从1987年左右才开始买来的,所以,之前我也就一直没有看到过春节联欢晚会,让我总是在寒假回到学校之后好像少了一点和同学们的谈资似的,感觉不爽。

??这样,张明敏的流行,罗文和汪明荃的流行,乃至费翔的流行就都和我没有太大关系,或者,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

??而到了1987年我们家有了电视机,却有时候会有停电的问题,尤其是春节这样的高峰时段更是如此,于是,某年我就眼睁睁地看着没有电的电视机过了除夕之夜。

??当时,有人家是有电瓶的,但是对于我们这样可能会去蹭电视看的却总会心存顾虑,觉得去蹭就是不懂事——毕竟过年是很私人的事情,尤其是需要一家人围聚在桌边的时候,多了专门来看电视外人还是很不舒服的。于是,也就忍下来了。

??都不太记得那些没有春节晚会看的时光究竟有多长了,也对于自己开始看哪一年的春节晚会印象模糊了,这就是时间的魅力吧——它把少年变成老头,使少女成为寡妇——同样也使岁月流逝之后的人记忆逐渐缺失并习以为常。

??我有一个有趣的特点是学歌还比较快,但是没有录音机,没有电视的反复播放,如此去学就只能将就着,我就有过看了一次电影《知音》之后一次学会电影主题歌的历史,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觅知音......不过,由于自己不是什么音乐天才,所以,学得就囫囵一些,最后当再次听到原唱的《知音》时,我发现自己模拟出来的调子和原调相差还是有不小距离的,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去快速高效地学习和使用。

??后来自己没有听过而市面上流行开的春节晚会的歌我也基本是偶尔路过音像店学了一嗓子或者其他很窘迫的渠道学来的,这样,就总和原掉差异着。我的个人评价是,在类似的情况下学歌,我听上三遍五遍就得学会,否则就没有机会了,这大大提高了我的学歌效率。当然,这点水平除了和莫扎特这样的天才比起来需要下地狱,和一些有音乐天赋的人比起来也还是差很多,我就见过听一遍就把谱完整写下来的人。而莫扎特这样的天才则是:听一边就完全记住了谱,且立刻就把原谱中不恰当的地方顺手给你改了。

??不过,不过咋样,还还是算有点音乐感觉吧,这样的习惯以至于后来我有的是功夫好好听歌学歌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大的耐心,总想听三五遍就解决学会的问题。

??不过,学得快一定是有问题的,以后每首歌就都会存在一些不太切合原调的问题,如果这样去报考音乐学院,一定是有问题的,高手一把就听得出来问题。

??今天有时间,看了看以往的春节晚会,从1983年到现在,有印象的歌曲真是少之又少了,在开始邀请港台歌星的时候,每年的潮流基本就是这些人的歌,而大家都知道的是,开始的歌不是《我的中国心》《中国梦》《家乡》《故乡的云》这类和民族大义相关的空洞无物的歌,就是一些歌颂友谊的,如《问候你朋友》,或者不知所云的《在我生命里》,等等。到《冬天的一把火》这样的已经算是很过分的了。

??这样,也就很难请到高手,如张国荣、谭咏麟等,他们的歌里吟咏爱情的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原来的晚会有个优点,歌手们有的能在一场唱上4首歌,如汪明荃,李谷一等,再往后,费翔、叶丽仪这样的情况就只能唱两首了,再往后,就只有时间唱一首了,如谭咏麟那次唱国语版的《水中花》就是这样,他的牌要比以往的那几位都大,但是已经没有太多时间给人了。到了今天,甚至一首里也不能够唱完整,要减去一段。如今年的《千里之外》,慌里慌张地就唱完了,用时也就三分钟不到的样子,让听的人基本没有什么感觉。而费玉清的腕自然是比谭咏麟还要大的,他从60年代唱到今天了,依然魅力不变,而且是和周杰伦这样的新人有合作。

??所以,以往的破歌大家学的很带劲,现在看,很多歌在当时有点新奇,到今天看就都是垃圾了,而到了今天,被精挑细选出来上晚会的歌,却可以认为首首是垃圾了,并不是所有的歌都很差,实在是安排的太匆猝,再好的歌都能被糟蹋成垃圾。

??去年的歌里我除了对已经流行已久的《千里之外》有感觉外,其他都如风过耳,没有留下一丝痕迹,前年则对《万家灯火》有很深的印象。你说今年?我突然一首有印象的都想不起来了呀.......



轻松驿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212942.html

上一篇:陈热闹今天对李多多家进行了友好访问
下一篇:三本我没有看过的阿嘉莎-克里斯蒂的书
收藏 IP: .*| 热度|

2 刘玉平 迟菲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4: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