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第一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欧玲: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精选

已有 10322 次阅读 2022-7-5 15:57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1933-2012年),中文名“欧玲”,她曾供职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是美国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毕其一生研究公共资源治理、制度分析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行政学家和政策分析家。2009年10月12日,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颁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治理的分析。奥斯特罗姆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也是迄今唯二荣膺此奖的女性。后来的则是和自己家那位因为同样的成就得了同一个诺贝尔奖的艾丝特·杜芙若。

谁是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当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于2009年10月宣布经济学奖获奖名单后,经济学家们颇为错愕,纷纷打听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何许人也。在2009年之前,不仅媒体,就连经济学界也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这并不奇怪,因为埃莉诺不是经济学家,而是一位政治学者。其在经济学领域的知名度不高,但在政治学、政治经济学、行政学、公共政策、发展研究等诸多领域却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一、迂回曲折:口吃少女的蝶变人生

1933年8月7日,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出生于美国洛杉矶。经济萧条、战争阴云等各方面原因,令年少的她受到了更多负面因素的影响。加之父母的离异,这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有着一个并不愉快的童年。

“口吃”是中学时期奥斯特罗姆的一大标签,但极为幸运的是,一位老师的帮助让她得以克服了这一缺陷。她曾经回忆说:“在我高中二年级时,有位老师很关心我的口吃问题,告诉我去参加演讲社团。我被指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背诵诗,但在第一次竞赛性演讲活动中,演讲队的其他成员都取笑我的‘娘娘腔’。他们认为,所谓‘真正的’演讲团队应该是辩论性的”。所以,年轻的奥斯特罗姆就加入了争论性辩论队,并且感到这似乎很有意思。奥斯特罗姆认为,学习如何辩论是学者生涯一项重要的经历。作为一个辩论者,人们必须了解到,任何问题至少都有两面性,因为一场比赛的每个不同回合,你都很可能被指派到辩论的任何一方,而无论你被指派为哪一方,都必须准备有效的论点和论据。通过参加竞争性辩论,奥斯特罗姆不仅克服了口吃,还提高了辩证性和批判性思维技能。

由于家境并不宽裕,奥斯特罗姆中学毕业后希望读大学,但家人并不支持,她的母亲把读大学看作是“无用的投资”。因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性在教育和职业领域并不怎么受欢迎。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奥斯特罗姆不得不去工作。但是她并没有屈服于现实,尽管家庭的阻力令奥斯特罗姆继续上学深造过程崎岖,但她最终还是选择坚持自我,并成功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并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学业,于1954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院获得学士学位。课余时间,她靠教人游泳赚取生活费,毕业时手里只有8美元。

她工作了几年之后决定读研,不过新一轮的冷嘲热讽也随之扑面而来。但这位执着坚毅的女性,在重重困难中开始了边工作边学习的生活,并且开始思量毕业后攻读博士学位。因为数学基础比较差,奥斯特罗姆的经济学导师强烈建议她放弃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计划转而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而她的政治学导师则坚决反对她攻读博士学位。虽然这些反对之声令奥斯特罗姆倍感压力,但她最终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忽视了这些警告,并且申请了助理奖学金准备攻读全日制政治学博士学位。命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奥斯特罗姆,她成功地获得了这个奖学金,并于1965年顺利拿到政治学博士学位。

即使多年过去,社会对女性在职业选择上仍然不算宽容,在那个年代,女性找工作遇到歧视是常态。她追随丈夫文森特到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最初只是获得了一份临时教职,在政治系给新生教基础课,直到越战期间,她才获得正式的教职。正是在这里,她与丈夫一起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他们是这所大学里的传奇人物,出了名的勤奋,每天笔耕不辍,几十年如一日,硕果累累。奥斯特罗姆从一位受到歧视的女性,成为阿瑟·本特利讲座教授。她从不服输,曾担任过美国政治学协会的主席,也曾做过公共选择学会、中西部政治学协会和公有产权研究协会的主席。她的学术成就更使她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91)、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01)。美丽怎可少蝶舞?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人生蝶变,让人心生敬佩!

二、实至名归:从学术大师到诺奖得主

公厕为什么要刷脸取纸?共享单车因何总是乱停乱放?小区、公园的长凳、健身器材为何老比家中的坏得快?类似的悲剧每天在我们的身边永无休止的发生着。谈到公地悲剧,欲究公共资源治理之道,我们不得不提奥斯特罗姆及其理论。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师,她的研究基于广泛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共事务,尤其是公共池塘资源的自主治理问题,她对公共选择与制度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杰出贡献。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公共资源处于没有明确私人所有者的状态,而是由一定区域、一个社区内的人们所共有或共同使用,比如一段河流的水资源分配、公共草场的使用等。社区成员的资源利用行为以追求个体利益为目标,其结果是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可持续的水平,导致资源退化。更可悲的是,过度利用自然资源的经济效果很低下。这就是所谓的“公地悲剧”。比如海洋渔业的萎缩、森林的退化、温室气体剧增带来的气候变化等。

传统的观念认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案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私有化,通过私有化减少资源利用中的负外部性,从而起到约束行为人资源利用强度的效果;二是国有化,在资源利用有明显规模经济性的地方采用政府直接管理的方式,保证资源利用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然而,奥斯特罗姆的研究成果却颠覆了这种看法。奥斯特罗姆指出,国家直接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公共资源享用者面临的搭便车难题,但国家管理中存在的官僚化、无效率、寻租以及权力扩张倾向,会带来另一个层面的集体行动难题,并最终削弱甚至摧毁民众的自治潜力。同时,对共有资源的私有化,可能会因个人无约束的行为而使资源本身损坏或者耗竭。更何况,有些共有资源很难被私有化。因此,奥斯特罗姆认为由民众自主治理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奥斯特罗姆的童年经历以及工作中接触到的典型案例,成为了她提出不同观点的重要经验支撑。奥斯特罗姆曾回忆,尽管童年经历了经济大萧条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恐慌,彼时的经济困顿,物资缺乏。但是奥斯特罗姆与其母亲所在的社区邻里之间却相互理解,合理共享公共资源,其乐融融。

除此之外,在奥斯特罗姆开启博士项目初期,她参与了一项南加州地下水治理的政府事务。在此期间,通过大量的调查走访,奥斯特罗姆发现存在许多当地民众自主治理的成功范例。在欧洲历史上社区成员共同管理自然资源从而实现可持续利用的例子很多,如瑞士的图拜尔山地管理模式,西班牙的胡尔塔灌区管理机制。尽管存在着失败的情形,但这些成功的事例表明,在特定的制度条件下,自治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这些条件包括共有资源的范围界定清晰、大多数人可以参与修改规则、冲突解决机制成本较低、民众具有最低限度的自组织权利等。

信任、互惠和声望等社会资本,对民众的合作与集体行动也具有重要影响。她认为经济学模型分析资源管理体制时,过分强调了人类个体理性自利的特性。而自然资源共同管理能够取得成功,是由于在群体内部存在相互信任和相互依赖的特质,人们能够从关心他人和群体利益中获得满足。有了这种特质,人们就会产生合作的愿望,就可能通过自组织行为产生一套规则、个体利用行为规范、监督和惩戒机制等,从而使资源利用服务于社区共同和长远利益。

奥斯特罗姆认为以“自我治理”为核心的多种形式,可以是纯民间的,完全政府的,或者两种某种程度的结合,因时因地折中妥协,只要有实效,能持久就成。把“政府”和“个人”绝对分化、对立起来,对问题的解决是有害的。任何公共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同当时当地的具体利益和信息相符。

在对鱼类存量、牧场、林地、湖泊、地下水等共有资源展开广泛研究后,奥斯特罗姆发现,这些共有资源的实际结果经常不是如同标准理论所预测的那样,资源使用者为了解决诸多利益冲突,经常能设计出复杂的决策与执行机制。

最终,奥斯特罗姆将生活给予她的一切艰难与挑战,转化成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主治理和多中心治理”的创新制度理论,为面临“公地选择悲剧”的人们开辟了新的路径,为避免公共事务退化、保护公共事务、可持续利用公共事务从而增进人类的集体福利提供了自主治理的制度基础。

奥斯特罗姆毕其一生研究公共资源治理、制度分析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奥斯特罗姆一生著述甚丰,代表作品主要包括《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自主治理灌溉系统的行业制度》、《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等。

为表彰其对公共资源治理的理论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男性垄断的历史也因此被改写。奥斯特罗姆成长的年代,还没有完全摒除男女不平等的陋习,从竞争激烈的经济学领域走向诺贝尔经济学奖领奖台,超越无数男士获此殊荣,她为之付出了比男性获奖者数倍的执着与坚毅。这个奖项是对她三十余年在公共资源管理、制度分析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成果的肯定。

三、四访中国:奥斯特罗姆与中国之缘

中国的学者,至少是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奥斯特罗姆并不陌生,而且她的学术思想一直被广泛引用。奥斯特罗姆十分重视中国学者的培养及发展,她先后于1997、2007、2009、2011年访问中国并进行学术交流,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曾多次发表演讲,与中国的经济学者和政治学者交流意见和看法。

奥斯特罗姆对中国城市的社区治理模式也有很大的研究兴趣,在其2011年的来访中,她还参观了广州的一个社区,与社区工作者和业主进行座谈。除此之外,她在中国选取社区样本就“自主治理”模式进行研究,她与她的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制度分析网络,其中便涉及了中国的案例。在她创办的研究所里,每年都有两到三名中国学者和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系统的学习,以掌握其宏观和微观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为中国学者的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2年6月12日,79岁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印第安纳溘然长逝,令人扼腕叹息。斯人已逝,但却为后世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学术遗产。她和丈夫开创的自主治理理论和多中心治理思想体系,将对社会治理和政策研究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更加凸显价值。她关于自主治理的学术思想,是对人类公共事务治理的重要思想贡献。这位杰出女性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345977.html

上一篇:《熊庆来传》里的华罗庚
下一篇:沈括:梦溪园里的中国百科全书式科学家
收藏 IP: 159.226.34.*| 热度|

9 郭战胜 张晓良 武夷山 谢钢 周忠浩 李学宽 史晓雷 王飞 孔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